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社会

常压抑这种感觉,即使结婚生子了还是孤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2-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婚姻里,无处可逃的孤独感

来访者M女士因为精神出轨,找到了我。

她红着眼眶,低下了头,跟我说了她的痛苦:

“我从未想过,婚后竟还会为其他男人心动。”

M女士35岁,有个4岁的可爱孩子,夫妻两人收入不低,丈夫沉稳有担当,在外人眼里挑不出毛病。

但当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出轨背后,她的生活里隐藏着一种难以忍受的情绪:

孤独。

关于孤独,每个人有着不同程度的体验。

有人的孤独是一种可以忍受的正常情感,有人的孤独是一种很剧烈很持续的痛苦。

M女士,属于后者。

她经常觉得内心空空的,生活一潭死水,很少有亲密感,很少感觉到被爱和照顾,婚前婚后也没有变化。

只是家里人多了,需要料理的事情多了罢了。

这些年,为了驱逐这种孤独感,她尝试着改变外形,读书,学习新的技能;

或者和一家人出去旅行散心,和朋友参加各种聚会,但还是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

甚至,她忍不住去社交网络上找人聊天。

这次她遇到的是一个21岁的男生,有着她喜欢的少年音,发信息几乎秒回,还会打语音哄她睡觉。

这让M女士重新有了心动的感觉,她鼓起勇气,跟他坦白了自己已婚已育的真实情况,最后男生决定分手。

一下子内心那种空洞感,又回来了。

在这之后,她彻底对人际关系变得更迷茫。

这种让人绝望的孤独感,并不少见:

有的人一路换了很多个伴侣,但总会在热恋期之后,陷入一种新的空虚,不知道为什么要谈恋爱;

有的人羡慕大家都有最好的朋友伴侣互相支持,但自己遇到了问题也不知道找谁帮忙;

有的人参加社交,看着大家热热闹闹聊着话题,自己也试图加入,但却感觉很累很格格不入;

有的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开始刷手机,不敢闲下来,怕一闲下来,就得面对空洞的房间和内心........

这种孤独就像是一种弥漫人生的深刻体验。

无论怎么换关系、换哪段关系,都无法摆脱。

孤独的背后,

隐藏着一个过度弱化的自我

这种“弥漫式”的孤独,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常以为是自己还没遇到相知相惜的人、没找到好的方式去沟通和交流......

但事实上,真正的问题不是当下这个关系,也不是沟通的方式,而是更底层的原因:我们过度弱化的自我。

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缩到了心底,无法表达和展现出来,自然无法被看见、被关心、被满足。

所以无论换多少种关系,还是觉得孤独。

就像M女士一样。

在家里清楚记得老公和孩子喜欢吃什么喝什么,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从未和周围的人说起;

和同事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永远都在迎合别人的话题,安慰别人的情绪,但她的兴趣和困扰没人知道;

父母希望她早点结婚,于是就结婚了,但她想不想结婚、希望什么样的婚姻,她从未表达过......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们还发现她有个固定的模式:

一进入关系,就会自动围着别人转,能很快看到别人的需要,善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就像是一个无微不至的海底捞服务员。

如此一来,关系不仅无法满足她的需要、滋养她的感受,反而成了一种对她的索取和忽视。

因此她的孤独感越发浓烈,内心越发空洞。

少年的出现让她暂时满足了一会,但很快,这道光又消退,留下了一个更加暗淡无力的内心。

现实生活中,许多回避社交的人也是这样。

常常只要进入关系,就自动屏蔽了自己的感受,围着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去“服务”。

每段关系都如此,让他们陷入了一种更深的绝望:

无论怎么做,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会孤独的。

他人,不过是一个吞噬自己的地狱罢了。

自我弱化的背后,

是从未被看见的自己

这种一进入到关系就屏蔽自我的模式,是怎么产生的呢?

自我弱化的背后,是一个惯性的声音:

我,并不重要。

因为自我从未被看见、从未被允许表达,所以就默认了自己的一切并不值得重视和表达。

M女士就是这样的。

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弟弟比她小5岁,妈妈每天打两份工拉扯两个孩子。

从小她就既当姐又当妈,练就了照顾他人的童子功。

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责难和伤害她。

但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是什么?她快乐吗,她悲伤吗,她委屈吗,她累吗,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没有人在乎。

如果提出来,还会让旁人觉得矫情。

渐渐地,她习惯了弱化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甚至一直压抑自己,压抑到自己都察觉不到。

难以觉察,便难以表达,更难以被满足。

许多常年在关系里感到孤独的人,就是一直被这样压抑过,所以自动弱化了自己:

在想流泪的时候,父母说你是大孩子了,不能随便哭鼻子,所以悲伤被压抑了,不重要了;

在想生气的时候,前辈说你应该宽容大度,别斤斤计较,所以愤怒被压抑了,不重要了;

在想满足自己的时候,大家说你太自私了,所以需求和欲望被压抑,不重要了……

比起觉察自己的情绪,有没有给人造成麻烦,是不是影响到别人,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需要什么帮助,变得更加重要。

当我们总在关系里弱化自己满足他人,就无法在关系里得到看见和滋养,形成真正有来有回的情感链接。

因此内心的黑洞也就会越来越大,孤独感无处不在。

如何自我强化, 去照顾自己

想从孤独感走出来,可以试着走两步。

第一步,是自我察觉。

完形疗法的创始人皮尔斯曾说过:觉察本身即是疗愈。

恢复自我觉察的能力,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关注自身、关注自己当下的感觉。

比如时不时地去留意一下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逐渐养成一种习惯。

就像M女士。

首要去觉察的是自己的情绪、需要、兴趣等等。

忙了一天累不累,是不是需要休息;

喜欢吃什么,今天就去买喜欢吃的菜.......

觉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允许自己的一切发生:

我的一切,也很重要,甚至最重要。

不要急着压抑自己的愤怒、悲伤、需要,而是去记录下这些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应的情绪反应。

例如我和爱人吵架了相对平复之后,做一些记录:

1、因为什么吵架,并写出时间

2、对方说了或者做了什么,引发了我的什么情绪(例如,她说指责我,我很愤怒和委屈)

3、为这个情绪打一个分数

4、类似的事情以前是否时有发生

5、最终我用什么方式平复了自己的情绪

1、因为什么吵架,并写出时间

2、对方说了或者做了什么,引发了我的什么情绪(例如,她说指责我,我很愤怒和委屈)

3、为这个情绪打一个分数

4、类似的事情以前是否时有发生

5、最终我用什么方式平复了自己的情绪

例如我喜欢什么、做什么的时候我会很开心.......

这些练习可以有效地提升我们的自我觉察力。

而当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被一次次察觉和允许之后,我们会慢慢恢复自己的感受。

然后,试着去做第二个步骤:去满足和表达自己。

面对自己的需要,尝试自己去满足,或是向对方索要。

而不仅仅使用弱化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需求。

这时候内心的空洞感,可以得到基本的滋养。

同时,由于我们更能明显察觉到自己的感受,例如疲惫、例如愤怒、例如悲伤。

我们可以慢慢尝试着去表达、去施展,在某些安全的关系里得到满足。而不是之前的单向服务他人。

当我们表达悲伤,得到一个拥抱;

当我们表达需要,得到一次满足;

当我们感觉到真实的自我,也能被别人接纳;

我们就和别人,真正构建了互相看见的链接.....

孤独感,因为有了链接,而得到真正的缓解。

作者周鹏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完形取向,擅长亲密关系、青少年个人成长。爱自己,就是向别人展示如何爱你的方式。当你不断向内觉察自己,改变也将随之发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经来访者同意发布,部分信息已做模糊化处理。

作者:周鹏宇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编辑:林野

你可能还喜欢:

为不再孤独的自己点个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