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本地

抢红包激情褪去现“后遗症” 专家称:警惕法律风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浙江网3月3日电(见习记者 洪富城)2015年新春佳节,中国互联网电商集结再掀“红包大战”,百亿免费红包燃起全民疯狂抢红包的热潮,但激情褪去后,电商红包诸多“后遗症”浮现,其中侵犯用户选择权、“实名制”缺位、反洗钱风险、支付牌照缺失等法律问题引发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的关注与讨论。

  2014年春节,微信首推微信红包后一炮而红,引起互联网公司纷纷模仿。2015年,以腾讯的微信红包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红包为首组建的两大红包军团,在大年三十晚上展开“红包大战”,整场战役持续整个春节档期。据统计,此次“红包大战”累计送出免费的现金和代金券总和高达数百亿人民币,激发全国人民抢红包的疯狂。

  然而,从电商红包诞生以来,在万众瞩目之下,其背后的问题也随之被人们关注。早在2014年9月,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做客中纪委官网时就表示,中纪委已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列入“反四风”查处范围。随后部分地方政府也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利用电子商务等提供微信红包等新问题的发现和查处。

  电商红包涉及国家反腐仅现冰山一角,法律风险和行业规范将对网络红包的发展提出挑战。“‘红包大战’最终还是要在红包的使用上,支付宝红包可以在天猫和淘宝上使用,而微信红包却不能直接用于网购消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海利认为,应用场景制约“红包”使用,部分红包因未绑定银行卡而成“死钱”;其次,红包资金沉淀或带来厚利,巨额收益归属不明。如微信红包的未领取红包,需要24小时后才退回,以及部分没有绑定银行卡而不能提现的红包都会成为微信的沉淀资金,这些资金虽不能挪用,却可以在计提风险准备金后收取利息。

  此外,一些红包产品为了追求用户体验,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北领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万珏认为,用户在选择发微信红包时,并不需要进行绑卡等操作,而是自动设定开通了微信支付,这就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

  “微信用户选择‘收红包’将自动开通微信支付(含零钱功能----即支付帐户功能),期间并未要求用户提供身份信息或要求进行同名银行卡绑定验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专家发现,红包产品没有严格落实有关实名管理要求,或带来反洗钱风险。微信支付作为财付通所提供的网络支付业务,应遵循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以及2012年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对于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要求,落实人民银行对于支付业务的管理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

  “实名制”缺位,或使用户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如何规避风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北领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万珏建议,在微信没有“实名制”的情况下,腾讯公司应在开通微信支付的时候给消费者(用户)一个合同文本,以解决之后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补充到,好的互联网产品也需要人文情怀,2015年的电商红包让人民疯狂的时候,却让过年的情感交流变淡了。同时,她还建议微信支付单独申请支付牌照,不然将混淆支付行业服务主体与边界。(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