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本地

东阳吴宁三中教师展东阳功夫 两次为人教社编写教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浙江网2月26日电(见习记者 李婷婷)经过一轮轮的编修,新课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终于尘埃落定。近日,浙江东阳吴宁三中教师李小龙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寄来的证书,感谢他为该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编写所作的努力。

  据了解,该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就由他执笔编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组成员共有19人,李小龙是东阳市唯一的参与者,也是这套书籍最基层的教师编写者。“参与这套教材与教学用书的编写,是展示东阳教育之乡真功夫的好机会,我自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低调的他一直未将此事声张,直到近日,他参与编写的这本书籍使用完毕,听到反响良好,他才舒了一口气,“总算不误人子弟!”

  见地独特引发关注

  46岁的李小龙从教25年,是东阳市教学能手,多次获得优质课与评课评比一等奖。2004年,他去杭州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当时,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即将启用,各县市都派出学科带头人参加培训。”作为东阳历史与社会学科带头人之一,李小龙有幸在培训中担任了组长,作了讲座,被评为新课程培训优秀辅导教师。

  培训时,李小龙还受邀参加了座谈会,为新教材编写提供可行性建议与意见。“座谈会上我谈了对新教材的理解分析,特别谈到了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李小龙回忆,他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不应是对教材简单的“复制”,而要关注该学科前沿阵地,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高度,延伸教师对教材的认知深度,从而让教师超越教材的宽度。

  “当时我特别强调,教师不能简单地读教材,而是要科学地用教材,深化教材的功能。”李小龙建设性地提出了“借助教师教学用书掌握教材阅读落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与教材产生有效互动”,也就是通过阅读教材,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

  两次受邀编写教参

  2013年,李小龙意外接到了邀请,人教社邀请他参与《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多媒体资源》项目,负责《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撰写。

  原来,2004年那次座谈会上,李小龙的“教材阅读论”,引起了人教社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富兵的注意。作为教材的审阅者,富兵意识到这位基层教师发言的可贵性——教材首先要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这不应该成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吗?时隔多年,这一建议的正确性不断得到检验;同时,李小龙编著的多本教辅书质量颇高,从而让人教社领导大胆“起用”了他。

  2013年7月,李小龙撰写的课件顺利通过审查,并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几乎是在同时,李小龙又接到了参加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的邀请。“较之编写课件,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要求更严,压力也更大。”在编委会征求意见时,李小龙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淡化旧教材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还原教科书以人类文明发展事件展示历史现实与社会现象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辩证、发展、历史地看待史实与社会”,得到编委会的采纳。

  差不多一年时间里,李小龙埋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指导的编写,“纸质书、电子书,凡是涉及苏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我都仔细阅读分析了,连高中、大学教材也不放过。”李小龙坦言,掌握材料越多,接触的观点也越多,课程的导入、内容的点析、教学的建议……在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李小龙更注重如何用语言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材。四五千字居然改动了五六次,最终定稿时已是2014年8月。“编写的过程其实是学习的过程,每次修改都在专家指导下完成。”李小龙感慨,专家“跳出教材用教材”的建议,让他受益匪浅。(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