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本地

从“蓝图规划”到美丽“现实画卷”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来源:新华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西南的汾湖,东面的元荡、淀山湖,水城交融,烟岚相映。站在江苏吴江288米高的康力电梯试验塔上,江南水乡美景尽收眼底。一条连接沪苏的“断头路”正在抓紧施工,横跨沪苏浙的“江南水乡客厅”呼之欲出。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疫情防控到创新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去年5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的一年间,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已分别出台行动方案,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大力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的康力电梯试验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抓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密集施工期”

4月22日,在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经过浙江湖州境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这些天,把企业办在浙江湖州的上海人江维心情格外舒畅。打开手机,他向记者比画道,从上海到湖州,坐高铁要绕道杭州,耗时约2个小时。自己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沪苏湖铁路一旦建成,整个行程将压缩到半个小时内。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来说,今年的关键词就是“施工”。横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沪苏湖铁路,计划在6月初的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宣布正式开工。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苏州市吴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窗口。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沪苏湖铁路的开工,将进一步拉近湖州与上海、苏州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今年一季度湖州市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湖州91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居浙江第一位。

“在环太湖城市中,湖州的个头不大,但发展后劲很大。”湖州市市长王纲表示。4月份,湖州出台《湖州市重大项目攻坚及招商引才新政》,决定投入超1000亿元资金,全面掀起重大项目攻坚和招商引才热潮,推动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

停靠在上海火车站的通沪铁路检测列车准备上线运行(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三省一市在多个领域谋篇布局,一体化步伐更加有力,轮廓愈发清晰。

“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商合杭高铁、通沪铁路、沪苏湖铁路……2020年,长三角有10多个铁路项目计划开通、开工,整个区域全年铁路投资计划在800亿元以上。

4月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一个写字楼入口处,工作人员展示健康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数字长三角”领跑全国。疫情期间,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助力防疫复工。随后,长三角又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支持产业链恢复运转。呼应中央扩大有效投资的精神,三省一市先后发布地方版的“新基建”方案,5G网络、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建设纷纷驶入“快车道”。

4月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内,杭州城市大脑精密智控防疫系统显示疫情防控动态各项实时数据。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美丽长三角”渐行渐近。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模式”正在推广,沪苏浙毗邻区域的“联合河长制”步入常态化运行,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愈发成熟。

“一年多来,我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感受很明显。区域要素流动速度加快了,流动效率变高了,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了。”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告诉记者。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近期,我们还准备在上海松江建一个离岸创新中心,更好地推动两地资源的融合共享。”

美丽的新安江山水画廊(2019年11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黄博涵摄)

清路障:激发科技原创力、打开制度想象力

合肥西郊,外形酷似量子公式“E=hv”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在抓紧建设中。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量子项目办主任屠盛说,作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号工程”,这里将承载我国首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实验室。

这是5月30日拍摄的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黄博涵摄)

西有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东有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介绍,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张江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这个大科学设施集群向长三角、全国和全球的研究人员开放,源源不断地释放科技“原创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