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科技

创新创业:爱拼在异乡 外乡人在浙江收获财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浙江网7月26日电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着对家乡遥远的记忆,外来务工人员共同扎根在浙江这一片热土,以他们身上特有的一种闯劲,书写生活新的篇章。

  浙江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众多怀抱创业梦想的外乡人脱颖而出,他们中有从保安成为翻译社社长的訾士环;有爱上美容事业16年的洪丽芳;有从练摊开始,带着老乡一起来创业的徐平……他们把自己汗水洒在了浙江的土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这批“新浙江人”实现创业梦想的故事。

  “花”样年华从梦开始

  “做过很多的工作,有时在半夜里,从这一家厂抱着一床棉被跑到另一家厂去。”刘俊对十多年前的细节还记得很清楚,她说在那段时间里,早上一觉醒来她可能就要卷起铺盖到另一家工厂去寻工。

  当年在老家安徽,刘俊没有想到过,通过13年在杭州的创业,她能拥有现在这样的“漂亮”生活——从早到晚,她的四周都布满了鲜花,甚至走在大街上,人们也能闻到从她身上带来的阵阵玫瑰花香。现在她是杭州余杭区花艺研究会的副会长,也是临平名卉鲜花店的主人。而1994年她来杭州时只带了110元路费,能进冷饮厂、福利厂或者制衣厂工作都是她当时的奢望。

  “做了一个月的棒冰,并且拿到了200多元的工资,走路都有点担心钱多不安全。”在杭州之江饭店,记者对刘俊的采访就这样开始。她说,当110元从老家安徽出发时带着的路费还剩下不到1.5元时,她终于在余杭的一家冷饮厂拿到了第一份工资。刘俊一再强调是冰棍而不是现在的雪糕,因为她始终觉得当时的冰棍要远比现在的雪糕更好吃。

  但也仅仅1个多月,这家冷饮厂因为季节的关系开始停产,而她也只能去寻找另一份工作。她说自己没有杭州户口,所以做不了清洁工,甚至连保姆市场都要求她寻找一个杭州朋友做担保——几乎大部分工作岗位都因为学历和户籍等原因在拒绝她,这个外来女孩的杭州生活一直是动荡的。

  3年后的1997年,终于有一家花店愿意要她做小工。“这是我最好的工作了,第一是我喜欢花,我相信花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当时这也是我最好的选择——无需本地户口,无需高学历。”包括花卉日常保养、修枝、包装,以及花艺和供需价格,刘俊开始相对全面了解与鲜花有关的一切,这一学就是2年。

  “是弟妹上学的压力,让我告别了打工开始创业。”刘俊这样归结她的创业动力。

  1999年,尽管她每个月都定期汇钱回家,但家中的弟妹还是面临着没钱而辍学。“不怕开店失败,当初我到杭州时就是两手空空的,大不了重新打工赚钱还。”当年10月,她先后向余杭当地的近30个老乡共借了5万元,极其冒险地办起了“余杭临平名卉鲜花店”,“还找了几乎所有我认识的本地人帮忙。”

  “如果正面交锋,那几乎就是鸡蛋碰石头。”刘俊在鲜花销售中选择了避对手锋芒,剑走偏锋的路子。“现在说来其实也就是差异化竞争。做别人不做的,干别人不想干的。”她买回了一本本有关花艺的书籍,并对花艺的刀工、造型、包装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和研究,自己的花艺水平也逐渐得到了顾客的认可。2005年她的两件作品在宁波举行的一次花艺大赛中获奖,2006年她的“秋之韵”更是一举荣获中国插花大赛金奖。

  “其实每一次插花,都是一次顾客的有效固定,也都是一次有效的广告送达。”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都惊讶于一个初中毕业的创业者能说出那么多经济学名词,包括资金利用率和投资、回报间的利率差。

  扣除人工、租金、水电、管理费用等,现在她的花店保守估计每年的净收益已经超过15万元。而她目前的思路是要在当地进行连锁经营,在老家安徽她也开始了花店的选址。

  据记者了解,现在在余杭区约有专业花店450家,就业人口总数超过2500人;临平镇的花店数量超过100家,经营额约占全区同行业的40%以上——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临平名卉鲜花店却能稳住“探花”之位。“她是一个务实而又执著的人,而对市场前瞻性的判断并抓住机遇,是她给别人最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她的创业之路还能走得更远。”杭州余杭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秘书长叶奇辰这样评价刘俊。

  激情“印”出新天地

  有段时间,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赵军华的十个手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疲劳,左手也被机器压伤。“我是靠手吃饭的,手受伤的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自己绝不能就这样认输了。”

  “当时老家太穷了,只有出去赚钱这一条路。”16岁那年,出生在江西鹰潭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赵军华站在了上海街头,那时他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多赚点钱回家。可他肯定没想到,多年后,他能成为浙江台州赫赫有名的印刷技师,并拥有一家印刷企业。

  从江西到上海,再到浙江,作为一名外来创业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站稳脚跟,在赵军华身上,我们看到他付出的艰辛要比本地人多得多,但靠着乐观顽强和钻研技术,他成为浙江创业大军中出色的一员。

  赵军华告诉记者,到了上海后,他从学木匠开始,下决心要踏踏实实地从技术工作做起。没过多久,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进入一家部队企业学习印刷技术。“一个师傅每月有300元的收入,当时算很高了。”赵军华说,那时很羡慕,于是很认真地向师傅学习,下了班也在不停地钻研,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掌握了印刷的技巧。

  1992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赵军华从上海这个大都市“高薪跳槽”到了浙江台州,并从此在台州这块土地扎下了根。蓝天印刷厂是赵军华台州创业道路上的第一站,进印刷厂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吃苦耐劳,凭着扎实的技术顺利出师,并积累了五六万元的资金。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从上海的印刷厂过来的,他们遇到问题都会来请教我。”就这样,总是热心地为大家讲解技术的外乡人赵军华成了台州当地有名的“上海技师”,一来一去,人头熟了,彼此之间也都成了朋友。

  虽然收入不低,但有着创业激情和梦想的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要自己做老板!”他向亲戚朋友借款10多万元,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20多万元在温岭办了一家印刷加工厂。

  “一开始什么单子都接,只要有活干就行。”赵军华说起了最初创业的艰难,自己拉业务,自己搞印刷,自己用平板车送货……可一番辛苦下来,却没有任何收获。创业的第一年,由于只懂技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印刷厂严重亏损,“不过我最大的幸运,也就是在创业初期遭受的这种挫折。”赵军华告诉记者。

  “我想了很多,决定从头再来。”赵军华告诉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只有咬牙挺住,才能挽回败局。”赵军华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把机器搬回到家里,虽然缺资金、缺技术、缺生产场地,但他每天起早摸黑跑业务,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硬是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厂。有段时间,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赵军华的十个手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疲劳,左手也被机器压伤。“我是靠手吃饭的,手受伤的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自己绝不能就这样认输了。”就是凭着这种坚持和努力,慢慢地,厂子有了起色,规模也变大了。

  有着雄心大志的赵军华又开始计划自己的下一步,2002年,他创办了台州市路桥君华彩印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已经成为技术一流、设备先进的特种印刷企业,他开发的立体3D印制技术在台州市内还是第一家。赵军华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遮住双眼,企业要发展,就要赶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于是,每年企业80%的利润都被他拿去投入到购买新设备上。

  虽然事业发展顺利,已经成为一个忙人,但在台州印刷行业圈子里,这位“上海技师”还是像当初一样热心,只要有人问他技术上的问题,他都会详细解答;别的厂遇到机器故障,他也会尽义务地跑去帮忙修机器。

  “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过失败,才会锻炼自己。”赵军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创业感言】

  创业人物:叶永国

  创业地点:温州

  创业经历:从1982年开始创业,198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到现在,他在全国各大城市累计设立82个连锁窗口。作为第一届温州市个私协会会长,他说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远比让自己的企业壮大更有意思。

  创业感言: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不在它的产值和利润,而在于给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为地区经济出力,企业发展才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价值。

  创业人物:卢晖

  创业地点:湖州

  创业经历:2004年从老家福建莆田来到浙江南浔后,他说这里的文化和美丽让他迷恋。从几年前的身无分文,到现在拥有了一家面积超过2600平方米的医学门诊部。

  创业感言:在医疗这样的特殊服务机构,需要更多对消费者的关爱,而这些正是企业走市场获得成功的法宝。

  创业人物:邵比连

  创业地点:宁波

  创业经历:1992年从老家安徽六安到宁波,他已经在北仑打拼了15年,从打工到投资几千元进行来料加工,到现在成为企业产值超过200万元的一家抛光厂厂长。

  创业感言:是莲必有花,是花必飘香。只要在创业的道路上多一份坚持和顽强,认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创业人物:訾士环

  创业地点:瑞安

  创业经历:2000年,他还在一个学校做保安的时候,得益于一个学生的启发开始做兼职家教,针对当地侨眷较多的情况,他在2003年9月创办了瑞安市七环翻译社,尽管他的教育机构年收入尚不到100万元,但他的机构每年培训、教授过的学生超过了700人。

  创业感言:创业的关键是专业的技能和对市场的把握,在开放的市场里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才能成功。  

  创业人物:叶建良

  创业地点:绍兴柯桥

  创业经历:自1994年毕业后分配在供销社。1996年,他毅然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同年7月,他怀揣着从信用社贷款来的一万元钱,孤身一人来到柯桥创业,开了一家摄影店。他先后投资150多万元,逐渐壮大经营规模。

  创业感言:浙江的创业环境比较好,遇到难题,大家都能互相探讨解决,我一路走来,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这是最值得珍惜和感激的。

  创业人物:洪丽芳

  创业地点:丽水

  创业经历:1990年,年仅18岁的洪丽芳告别了偏僻的小山村,来到大都市上海进修女士美容。此后,洪丽芳来到侨乡青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经过不断努力,她创办了青田东方美容院。

  创业感言:我从事美容行业16年了,我爱我的事业。对于我个人来讲,创业就是要坚持不懈,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

  创业人物:周伟力

  创业地点:义乌

  创业经历:1993年9月,周伟力从老家仙居来到义乌打工,1998年6月,他在中国小商品城从事饰品的销售经营;2001年投资创办了知音饰品厂,还在国际商贸城设立了贸易交易窗口。

  创业感言:个人富了起来,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力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

  创业人物:徐平

  创业地点:海宁

  创业经历:1986年5月,徐平从江苏盐城来到海宁经商,在人地生疏的海宁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在徐平的影响和带动下,盐城老家的村民纷纷前来海宁。对这些刚做生意的家乡人,徐平总是热情相助,致富后的徐平还积极参与结对助学、帮贫扶困等社会公益事业。

  创业感言:当初我是带了600元到海宁,从摆地摊开始的。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经营,要有为客户着想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留住客户。(记者鲍亚飞陈聿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