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教育

统计显示浙江省重点本科高校签约率最高下降5%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开栏语

  699万。这是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数月来,小戴和小陈,就奔波在求职的道路上。对无数像小戴、小陈这样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眼下最急迫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开启新的人生之路。

  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离不开莘莘学子们在完成学业后全身心地投入各行各业的建设,释放他们的梦想和激情,成就他们的人生规划和未来。

  眼看着,又一年的毕业浪潮即将来袭,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陆续整理好行李,走出校门。旧书义卖、毕业舞会……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都在“无情”地提醒着小戴:大学生涯即将远去,还未踏入职场的他,该何去何从。

  小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一名大四学生,打算毕业后就工作的他,跑了大大小小好几场招聘会,投出的简历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笔试、面试都参加了七八次,可几乎每一次都石沉大海。

  小戴只是众多求职大学生中的一个缩影。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699万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浙江的大学生们,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原因,导致就业形势紧张?高校就业办老师和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又有何感触和建议?

  这个就业季,我们对各方作了一番调查,试图了解“史上最难就业季”传言背后的现象和原因。

  故事

  为找工作,自掏腰包参加培训

  “最初对公司还比较挑,看中了才投简历。可是连续好几封下去都没消息,自己也慌了。转而开始看见专业对口的就投,结果等来的也都是自己不喜欢的。”昨天晚上,小戴在寝室里,继续搜索相关招聘信息。

  小戴很无奈,曾有一家软件公司向他投来了橄榄枝,工作地点在西溪,待遇还不错。但公司要求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8点,中午只给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比较辛苦。

  再加上公司离学校比较远,租房子住成本太高,每天在学校与公司之间赶来赶去又很累,小戴想想还是放弃,继续在寝室里等消息。

  小戴的寝室共住了四个人,除了小戴,室友小丁和小李也是跑招聘会的专业户,两人加起来跑了十多次。

  在开学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戴三人都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好的工作找不到,差的工作不想去,于是三人天天坐在寝室里,盯着各种各样的宣传单、公司简介看,比较待遇高低。”小戴说。

  不过,小李最近刚被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录用,主要负责网站的策划。

  和小戴一样,在此之前小李也被有去无回的简历苦恼着。所以这次被录用后,小李没怎么多想,就先来上班了。尽管待遇不高,但小李觉得工作环境还不错,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也是好的。

  小丁也找到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在滨江一家公司做程序开发。远是远了点,但转正后大概可以拿到3000元的月薪,公司还提供员工宿舍。

  眼看其他同学都找好出路了,自己却还守在寝室里,小戴很是着急,每每接到陌生电话,都希望是自己投出的简历有了回应,“心都是咯噔一下的,紧张啊”。

  无奈之下,小戴自掏腰包3000多元,在下沙附近找了一家培训机构学习。除了练练实际操作,也得到了一些培训中心介绍的招聘机会,但左看右看,还是不满意。

  “再等等看吧,”小戴说,“估计下个月开始要整理寝室,准备搬出去了。实在不行就先找一份工作做着,看准机会再跳槽。”

  寝室里,还有一名室友小陈的床铺已经空了。原来,小陈觉得自己专业课的成绩不太好,怕在杭州找不到好的工作,早在学期初完成毕业设计后,就回老家绍兴找工作去了。

  室友四人,一个工作两个保研一个出国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的俞根伟,出生于1990年,桐乡人。

  今年4月份,俞根伟开始了他在杭州招商银行软件中心的工作。因为工作地点在滨江,他特地在附近租了房子,月租800元。

  “做的是编程、测试等工作。挺适应的。”俞根伟说这话时,很有典型工科男的特色,简洁、低调。他的这份工作,转正后月薪在六七千元左右。

  “当时在论坛上看到有学长发的这个招聘消息,就去投了简历。”那是去年的9月份,笔试、面试后,10月底,他就收到了正式录用通知。

  俞根伟说,虽然自己的专业是硬件方向,但因为一直对软件很有兴趣,着重在这方面下功夫,“其实,大三就抱定了这个决心”。他说,自己的功课成绩在班里只属于中等,但在软件编程方面的竞争力,赢得了银行的橄榄枝。

  这是他投的第四份简历。大三刚结束,他就着手找工作。之前,他投了淘宝、网易等大公司,但石沉大海。后来被杭城一家媒体网站录取,在那边开始了实习。“但正式工工资只有4000多块。觉得还是少了点。这里实习期有5000左右。”

  俞根伟的寝室,只有他一个人选择就业,其他三个同学,两个保研,一个出国。

  “我们班同学整体水平都不错,总共有31个人,一半读研和出国了,剩下的一半,按一般要求都可以找到工作。”他说的这个“一般”的要求,指的是,月薪在4000以上。今年经济的低迷,对信息方面的毕业生影响并不大,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选择的是对口的硬件工作,其中不乏华为、华信通讯等大公司。

  “如果没有准备,盲目去找,胜算不高。但如果提前时间准备,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特点,很快发现自己的适合之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俞根伟说,他对自己的择业要求并没有放得很高,“我父母年纪比较大了,他们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能留在杭州,就可以了。”

  “这段时间和高中同学也有接触。文科生的工作还是比较难找的。主要是岗位不多,大部分只好去读研了或者去考公务员。还有一些同学,以女生居多,回老家了。”

  现象

  重点高校签约率,最高降幅约5%

  2013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约26.9万,加上外省来浙江求职以及往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今年将有40多万名毕业生在浙江求职就业。”日前,浙江省政府布置工作时提出,“就业压力非常大,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4月30日,浙江省教育厅召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会,在杭州的高校均有参加。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全省高校签约率为22.52%,较去年同期下降0.95%。“这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往年也有过小幅下降。”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丁松泉说。

  具体来看,重点本科高校签约率下降最高的达5%,而独立学院,降幅则更大。“这是预判中的,独立学院夹在两头。”丁松泉说。下周,丁松泉将对浙江省内的独立学院逐个做调研。

  在浙江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看来:“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估计比去年要低6到7个百分点,但是,实际上,可能下降的幅度会更多一点,因为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一些独立学院的,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可能签约会更很难一点。”

  浙江工业大学就业处老师孙艳燕则不大赞成把毕业生最多的年份,就说成“最难就业季”。“一方面这会给今年毕业的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有招聘意愿的企业,也会觉得既然有那么多毕业生,可选范围很大,慢慢挑好了,会降低用工待遇。”

  截至昨天,浙工大今年的就业率在40%左右,与去年接近。而往前推到5月20日,和去年同期比底了4个百分点。今年的本科毕业生有5565个,去年的本科毕业生有5346个。

  孙艳燕老师说,学校也做了相关的调研,发现就业情况并不是像传言那么难,比如有本科毕业生去银行搞研发工作,月薪到达近1万元。

  浙工商招生就业处周老师认为,对一批本科而言,冲击并不大。

  目前,浙江工商大学生签约率约20%。“较去年,只下降了1%。”不过,周老师说,这个数据将不断攀升。因为经管类的学生,6月集中回来答辩后,到时会交三方协议。而经管学生,是浙工商的主力军。

  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下降10%至15%

  虽然,目前的数据不算坏,但高校就业处的老师却普遍感到就业市场“低迷”。校园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较往年下降10%至15%。

  “人文社科和经管专业方向的岗位,明显减少。工科学生的就业,相对稳定。”丁松泉说。

  浙工大孙老师也明显感到企业用工的降低。每年五月份,浙工大会举办实习招聘会,为下一届学生就业做准备,“去年来了180多家企业,今年只来了120家左右,提供的岗位数也在下降”。

  今年浙工商的校园招聘会,30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1.9万个岗位。而去年,“有3万个岗位。”减少的岗位中,不少是大型企业。“像阿里巴巴就明显减少。”浙工商周老师说。

  对此,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处长沈水法也深有感触。“五大银行的需求明显减少,有些大的证券和房地产干脆不来招财务了,像保力、万科和绿城。”

  可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在扩张。”但是,这些岗位多不在杭州,“学生不太愿去。”

  在浙江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看来,“总体来看,我们市场进场招聘的单位和需求的岗位,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

  虽然传统的人才市场可能“略有下降”,但是,因为网络招聘的渐热,不可避免的要分流一部分求职者和岗位,比如,省人才网每天都挂着6万个岗位等待应聘的,但是,“应聘人数很少。”

  原因

  经济放缓,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吸引力下降

  “每年都喊狼来了,今年狼真的来了。”作为独立学院,今年的冲击更为明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工委老师周笑平说。

  就目前签约率而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较去年下降约15%。什么原因?

  “天灾人祸。”周笑平概括。

  经济放缓,岗位数减少。独立学院又处在尴尬之位,缩减岗位的好企业自然就盯着重点高校。

  “有的大型银行不来了,今年,只来了农行。提供的岗位,也比往年少。”周笑平说。

  对此,浙工大之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陈霄也有同感。“大企业宣讲明显减少,有的干脆不来了,像阿里巴巴和不少银行。”她说。这导致“好岗位”的应聘人数爆棚,“建设银行岗位的招录比例已高达1:400。”

  可同时,基层岗位却紧缺人手。“用人单位群里,民营小企业喊着招不到人。”陈霄透露。但它们本身的规模及提供的月薪,却无法吸引学生。

  “1800元一个月,远低于学生的预期。文科生的心理预期约3000元。”学生不仅对薪酬有要求,对工作地点也有要求。“偏远的地方不去,出省的也不去。”陈霄说。

  这一切,导致的学生结果是:观望,等待更好的机会。“签约走得慢,并不一定是坏事。学生对工作有一个自己的规划,不仅只是找一份工作。”周笑平认为。

  可是,观望的尺度,学生却往往无法把握。“拿着本科文凭的他们,又想跟其他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比。但现实企业提供的岗位,确实不如普通本科。”她说。

  两成大学生承认,是自己太过挑剔

  “学生淡定找前程,雇主尴尬求人才。”来自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感受是:毕业生似乎全然不顾市场的低谷,“从容”和“挑剔”比往年更甚。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向本报提供了一份最新调查:“应届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二成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

  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印证大学生淡定的求职心态。

  前程无忧网上调查了2357家企业和1230位应届毕业生。企业HR将高爽约率归咎于求职者“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以及“毕业生比较挑剔”的最多。

  而受访的应届生也将这两项作为自己“爽约”的主要原因,“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低”也是他们直接放弃面试机会的原因。

  有超过20%的学生承认“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自己比较挑剔。而挑剔的背后,是对“上班”的缺乏兴趣。受访的学生中竟有超过六成的应届生认为,求职是需要父母帮衬的,如同当年他们的求学和未来的婚姻。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就此现象分析:“今年的低签约率和2009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初,雇主对经济走势正处于观望期,缩减招聘数量成为相对安全的选择。但如今的低签约率则更多是由于年轻人的就业观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薪酬的期许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家长因素,成“拉低”就业率原因之一

  另外一方面,家长因素也是“拉低”毕业生就业率的原因之一。

  在孙艳燕的印象里,80后的毕业生普遍比较现实,有工作机会,往往会选择先去做着。但90后的家长,大部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出生,自己没怎么吃过苦,家庭条件好的有不少,“他们给小孩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超过了小孩一个月的工资,他们不愿让孩子吃苦。”如果不是一份薪水高或者比较稳定的工作,家长会说服小孩不要急着找,可以考个公务员或者更稳定一些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刚进去收入低,对家长的吸引力不大。”

  孙艳燕分析说,各种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一样。法学院、政管学院,几乎整个学院会去考公务员。而经贸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会比较倾向直接就业。比如信息学院,不缺offer,尤其杭州的信息产业比较发达。而一些文科专业,相比较就业的困难大。

  省人才市场相关人士对记者分析,“在没有签约的大学生中,大约有30%的大学生属于主动就业积极性不高者。”

  “这些大学生都有共性,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孩子没有经济压力,甚至有的女大学生家长觉得,嫁个老公比找工作更重要,工作有个稳定点的就可以了。”

  这里面形成了两方面的反差:

  一是“岗位和愿望的不匹配”,大学生愿意坐办公室,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愿意去大企业,去国营公司,而不愿意去中小民营企业,而浙江恰恰是中小民营企业集中的地方。

  最典型的事例是:2000多块钱一个月的财务,会有大学生愿意做,但是,5000块一个月的蓝领,就没有大学生去做了,这就是所谓的“体面就业”。

  二是“地域和需求的不平衡”,杭州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早几年,浙江省70%的大学毕业省大学生留在杭州,近几年来,比例有所下降,今年,估计是50%的留在杭州,排在第二的是宁波,第三是绍兴,现在,温州、台州也有毕业生(非本地)愿意去了。

  建议

  大学生和用人单位

  都需要反思

  就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丁松泉建议,学生适当调整自身的就业态度和期望值。此外,高校在今后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也需加强。“就用人单位而言说,他们希望毕业生与用人需求更为贴近。”丁松泉表示。

  同时,“用人单位是不是也该做改变?”丁松泉认为。在他看来,不少中小企业给予员工的人文关怀还不够。而这,也是导致学生跳槽的原因。

  在好岗位缩减的情况下,怎样的毕业生仍“屹立不倒”?用人单位,更喜爱怎样的毕业生?周老师则转述了用人单位的想法。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必备基础。而与岗位的匹配度、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则是决胜条件。具体是什么样的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敬业精神。

  这些能力,并非只在实习中可得到锻炼。其实,“在校园的生活过程中,就能培养。”集体生活,就很有学问。“大家个性迥异,如何相处沟通,如何团队协作。这与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周老师认为。

  此外,“社团活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得到培养。”周老师发现,大学担任过社团干部的学生,多能拿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对于“挑三拣四”的学生,高校就业老师一致的建议是,“先就业再择业”。“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谈何积累经验?”陈霄直言。有了一份工作,就有了积累的开始。

  □实习生 郑司琪 记者 高逸平 金丹丹 魏皓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