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健康

高新未未来科技评价工作要更科学美肤祛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4-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科技评审评价无疑是科学技术领域工作的关键一环,对推动科学技术共同体生态和科技事业的良性发展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也取得巨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科技评审评价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质疑之声不断。究其根源,主要还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追求探究未知、发明创造等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另外,科技评审评价同时涉及的又是“人对人”的评价,难以排除主观因素。

  对科技评审评价较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对科技工作者个人评价、科技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评奖、科研机构的考核等方面,而对期刊论文审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等意见相对较少。这当中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一方面科技工作者个人评价、科技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评奖、科研单位的考核等直接涉及到个人的发展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分配,而发表论文、学位和基金评审与资源的关联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期刊论文、基金项目、研究生学位论文等评审标准清晰,评价方式客观,认可度很高。

  吸引人才不该由“帽子”先决

  各行各业都有一些能力水平出众的人,即人才。国家设计各类人才计划选拔、引进人才无疑是正确的,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尽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发展也都需要招纳人才。人才合理流动本是正常现象,但现在出现了一种近似“恶性”竞争的不良倾向,一些部门一家比着一家以待遇挖人才,主要原因是对科研机构的考核往往以人才“帽子”的数量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帽子”的人才往往也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取更多资源。总之是资源导向,为了资源而引进人才,这也导致一些单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短期行为。

  事实上,一个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续不断地以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为重点工作,招纳人才应该与科研机构长远发展战略、与建设科技领域和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相适应,引进紧缺人才和关键人才。这不仅是对人才个人负责,以利于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科研机构建立引进、培养人才标准和评价规范的基础。除了为迅速开展工作,提供特别配套支持的考虑,一般公共政策不应有特殊对待,避免“引来女婿,气走儿子”,加剧人才流失。在科技项目申请等科技政策上,不应以人才“帽子”为先决条件,避免形成特权阶层。

  科研机构考评不应只算项目和经费

  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的实力和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应以对国家、社会、行业等发展和对学术界的贡献为核心,而不只是单纯看SCI论文、发明专利、奖励、经费等的数量,类似这样的呼吁也有很多年了,但仍无太大改观,究其原因还是缺乏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在当今信息共享、大数据时代,应当可以获取并计算科研机构(包括科技工作者个人)的科技贡献和产出当量,即科研机构承担的责任、做出的贡献和科技产出在本领域所占的比重。对其人才队伍的考核评价,也不应只数人才“帽子”数,而应以个人产出当量为标准。

  原则上讲,单位自己培养的具同等能力水平的人才,更能说明单位的实力,也应当享受和引进人才同样的待遇。对单位承担科技任务(责任)指标的评价,应考虑不同的学科方向特点,即有的是总体集成性质,有的则是技术配套性质。因此,不应单纯只看承担任务的经费量和主持项目数量。

  科技项目和成果要组织同行评审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除了顶层设计的重大科技任务,科技项目指南的征集要对外公开。项目指南除了征集有关专业领域专家组的意见,还应组织项目建议者所在单位之外的同行专家对指南进行再评审。对于以行业应用目标为导向的项目指南评审,不仅要有本领域本专业学术专家,还应包括需求方专家、国家政策方面的专家。在项目申请评审阶段(包括科技成果评审),建议采取自然科学基金等较成熟、口碑好的评审方式,函审加会评一律采用盲审(申请单位和人员一律隐去)。

  为了避免“人对人”评价中的主观和人情因素,应该避免“能说会道”与“内秀讷言”问题,建议比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新药资质评审,不搞项目答辩(不论视频还是现场答辩)。评价标准应该回归到项目申请书的创新性、可行性、指南的符合性等核心内容,基础条件和成果评价则以申报书提供的研究平台条件以及前文所述的科技贡献和产出当量为准。

  科技评价体系需要创新改革

  科技评价目的不只是评优秀、评先进,评价结果更不能只是跟资源分配和奖励挂钩。科技评价更应该侧重发现问题和不足,提醒被评者,以便改进其工作。为了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使其回归本来的作用,建议:

  1.在个人和机构能力和水平评价时,基础研究方面以国际通行的学科或行业方向分类(可细化到三级学科),列出本领域高端学术杂志,计算其相关论文的H因子及其前数篇论文的他引数等参数,再计算其在同行个人的当量位次。在高技术发展研究方面,可考虑以相关行业方向核心发明专利拥有当量或转化应用情况指数来评价。

  2.建立围绕对科技发展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评价标准,建议以科技贡献和产出当量(即单位承担的责任、做出的贡献和科技产出在本领域所占的比重)为主要权重的科研机构考核评价标准。

  3.建立各地区各部门内部同等能力水平现有人才的等价支持政策,更加重视对科研学术机构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价,同等权重考量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贡献。

  4.取消项目答辩(不论视频还是现场答辩),采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新药资质那样的申报书函评和会评。

  5.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由行业协会、学会和其他第三方评价机构组成的科技评价体制。

  当然,由于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是非常复杂的任务,不仅需要有专业的评估机构研究设计制定方案,也要根据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