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生活  财经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今天你跑路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4月初,位于温州龙湾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目前公开的原因为黄鹤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

  4月,温州波特曼咖啡因经营不善,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

  4月,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为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出走,6月下旬意外回归并表示有能力还清债务……

  6月初,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估计涉及上千万元民间借贷……

  6月中旬,位于乐清的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据传叶某欠下7000万巨债无法偿还……

  7月底,位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某出走,据记者了解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及资金约一亿……

  8月24日,位于温州瓯海区的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原因可能是其参与经营的担保公司出了问题……

  8月29日,位于温州鹿城区的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宣布停工,传言老板戴某因欠巨债潜逃……

  9月9日下午,在龙湾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落跑”半个月之后,在温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被警方抓获……

  中秋节期间,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

  也许就在您阅读文章的这一刻,温州的某位老板正在踏上自己的“跑路”旅程。这个南方城市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发展奇迹的见证,然而在转型期矛盾凸显的特殊时间点上,温州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问题的晴雨表。在银根紧缩的2011年,一场全民放贷的疯狂潮流似乎宿命般地令温州成为了最重要的策源地,中小企业遭遇了罕见的艰难岁月,铤而走险者在刀刃上舞蹈着……

  狂贷!

  做“老高”比做“老板”赚钱多多了

  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高利息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崩盘,谁来接最后一棒?

  在温州当地,所谓“老高”指的是专门从事民间贷款的人。“近几个月来,媒体公开报道的已经至少有16起老板‘失踪案’。”一位长期关注温州民间借贷的媒体从业者告诉记者。

  高利贷在今年格外活跃的原因很多,银根收紧,房企缺钱这些理由都无庸赘述,加上实业制造持续不景气,于是越来越多缺钱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从而抬高了利率水平,高息诱惑下,不少原本投资于实业的资本也开始发生了转向。

  “做‘老高’比做老板来钱快多了!”在温州采访期间,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假如放出去100万,按照月息5分来算,一个月利息就是5万,一年下来就是60万,”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副会长、温州市诚鼎房地产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溪告诉记者,这样的来钱方式,比一般做实业“要快得多,高得多!”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

  按此推算,投资100万做实业,企业毛利至多10万,而且还需要“费心打理企业,处理各方面关系”。

  所以,尽管明知道风险巨大,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利息会随着资金的倒手,越变越高,只要链条不断,参与其中的人都会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

  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现在做什么最赚钱,不是炒房,不是做实业,在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良华教授最近一次经济状况调研中,有人告诉他,是做民间借贷业务,放高利贷。(都市快报,记者 胡轶笛;齐鲁晚报,记者 刘志浩)

  落跑!

  老板们跑得还是比利息涨得快

  一般来说,国家基准利率4倍以下的借贷尚属于正常范围,4倍以上就是高利贷,而目前来看,民间借贷利息大部分远远高于目前6.56%的年贷款基准利率,温州典当行借贷利率一般在3分左右,所谓的寄售行和投资公司一般利息在6分左右,相当于72%年利息。而1毛左右(年利率180%)的高利贷也屡见报端。

  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小微金融部总经理周斌此前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是很难想象做什么行业可以还得起那么高的利息,还不起那就都可能是坏账。”

  而另一位制造业的王姓老板也表示:“借那么高利息的贷款,贩毒也赚不回来,所以跑路没什么意外的。”

  上述王姓老板表示,原材料、人工各种成本上升、货币政策紧缩,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了,有的老板会把企业资产转化成借贷资本,这样赚得更多。于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高利放贷,这也是这一波跑路潮的主要原因,出问题的其实并不是实业。

  而对于跑路这种行为,王老板也有话说。

  “跑路分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暂时躲避追债风头,最终要回来还债,没准回来就不用还利息了;另一种则是不再回来还债,任凭名下资产被处置,但是部分实力较强的借贷人,逃债之后,又重新假借他人接盘资产。”

  “这些‘跑路’的企业主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温州工业园区一分管经济官员解释称,一些企业主还涉及个人赌博,还有一些企业主放弃了主业,办担保公司,专放高利贷,现在银根紧缩,房地产不景气,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被迫“跑路”。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统计,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年化最高利率在40%左右。但周德文认为温州民间借贷实际年化利率应高于40%。“官方数据来源于众多担保公司、寄售行、典当等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这些被监测对象自身很可能也是 ‘高利贷’的供给者,由于自身的不正规经营,透露给官方的信息会有所保留。”

  周德文则称,求助于民间借贷,能及时获得续贷的企业或许会借此解决燃眉之急,并赢来转机,但对于另一部分遭遇银行削减融资额的企业而言,借助民间借贷融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崩盘?

  资金链断裂推倒多米诺骨牌

  刘庆(化名)说自己快要神经衰弱了,只要来电显示是家乡温州的号码,他的心中总是会立刻堆满不详的预感,每晚很难入睡,总要喝很多酒,抽很多烟。

  这个32岁的男子,在北京一家化妆品公司担任市场部总监,祖籍温州的他前年开始在朋友的撮合下,将20万元积蓄借给了家乡一家生产企业的老板,月息3分的高额回报让他非常欣喜。今年国内投资渠道进一步收窄,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刘庆思考再三,决定将手中闲置的一套房屋卖掉用于放贷,不仅如此,他还说服了几个亲戚朋友,将共计400万元左右的资金分别借给了几家他自认为实力雄厚的企业老板。

  可谁知,7月底,其中一家企业老板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外逃,当然,也带走了刘庆辛苦积攒下的16万存款。刹那间,36%的高息迷梦变成了一朝“血本无归”。

  然而更让刘庆担心的事还在继续发生,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风险越来越明显,借贷人“跑路”的消息隔几日就会通过电话传来,这意味着他和亲友借给其他几家企业的贷款也被列入高危,数百万资金时刻命悬一线。

  刘庆现在的煎熬不过是温州民间借贷的一个小小缩影。

  民间借贷大致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短期借贷,比如某个企业找到一个好项目,短期内需要大笔资金,项目结束,借贷也随着结束,这种借贷时间短、利息高;第二种是长期借贷,借方有固定的点或固定的人,放贷就跟到银行存款一样,随时存、随时取,采取这种借贷方式主要是那些已经做出一定规模和积累了较好信用的企业,利息低,但风险小;第三种称为“老鼠会”,比如,A以2分月息把钱借给B,B又以3分月息借给C,C再把钱以4分的月息借给D,很少有人知道末端是谁。

  以第三种模式为突出代表,一旦有一家企业的资金断链,很可能就如多米诺骨牌,牵扯其他相关企业陷入危境。

  而更加让人担忧的是,珠三角地区以人情借贷居多,这是放大上述风险的导火索。以血缘、亲缘、商缘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资源是借贷关系成立的重要前提,这种“人情保”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只凭借彼此的情面,却没有实在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潜在的风险可想而知。

  而在这个链条中,银行扮演的角色也十分微妙,不少银行职员利用体制性漏洞挪用公款放贷已成公开秘密,而不少高利贷资金的源头都是银行的低息贷款,个中隐患不言而喻。

  像刘庆一样被卷入这场风暴的人还有很多都在此刻承受着煎熬。

  “现在是一个一个的跑,年底可能一群一群的跑,一旦民间借贷市场体系崩塌,对温州经济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大家现在身上都安着个炸药桶,期望银行的贷款能放松点,那‘老高’的冬天可能会过去。”

  刘庆说他非常害怕在过年回家的时候,看到令人窒息的场景,红油漆泼得到处都是,“老高”们为了还债变卖豪车,房价也随之跳水。“老高”跑路风波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警惕,目前不少投资公司和个人债主都在要求提前收款,这也让原本紧张的资金链更加风声鹤唳。

  噩梦般的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理财周报,记者 冀欣)

  出路?

  为中小企业提供切实金融支持

  让民间借贷尽早规范化运作

  此前有专家提醒,温州目前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演变成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财经评论员叶檀对此则更显悲观,“如今实体经济资金池紧缩得就像大旱期间的鳄鱼池一般”,如果相关部门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金融市场的崩溃将不可避免”。

  周德文对此也表示担心,并坦言,“今天温州的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是到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控的时候了。建议中央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更多的支持。”周德文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估计,十月份左右中央可能会有相关调控政策出台。

  此外,民间借贷阳光化运作,一直是业内人士呼吁的方向。不过,民间资本活跃的地方一直在探索。据张震宇透露,温州市政府将会出台新的措施来规范、引导民间的地下借贷。他强调,要“避免非法集资,避免出现金融风险”。

  2011年1月1日出台的温州市委一号文件《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启动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的举措。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说,初步设想是成立一个名为“民间资本运作服务投资公司”的平台公司,有闲置资金的人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来进行较高收益的合法放贷。

  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在2011年初表示,温州将试点“农村资金互助联合会”。此举不仅将弥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还能将民间借贷资金由地下引导到地上,实行阳光化操作。

  股权投资是地方政府引导民资进入的重要行业,并被地方政府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种方式。温州正在筹备设立该市第一家政府引导基金——温州人股权投资(有限合伙)1号。在该引导基金中,政府出资10%,其他参与者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借以撬动更多的民营资金。

  新型金融机构被认为是民间资本的另一重要出路。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金雪军曾指出,在规范民间金融方面,现在证明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是行之有效的,要加大推广。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一方面吸引了民间资本,另一方面具有抑制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尽管可以达到基准利率的4倍,但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只有3倍左右。

  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陈寿清表示,公司营业后对瑞安当地的借贷市场影响很大,一些担保公司就称以后生意难做了,无法和小贷公司竞争,好企业都找小额贷款公司了。

  市场也一直期盼对规范民间放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放贷人条例》尽早出台,让民间借贷尽早规范化运作。(经济观察报,记者 叶静宇)  (本文综合都市快报、齐鲁晚报、理财周报、经济观察报及中国经济网等媒体稿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