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温州

温州:城水相依 人水相亲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成梅垟下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  

    从打响治水战役起,温州的治水注定是场硬战。靠前店后厂起家的温州,因为过度透支,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治好饱受创伤的水环境,温州拿出了重整山河的雄心和气概,举温州市之力,集众人之智,全域治水,全民治水,为温州新一轮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据统计,今年1-11月,温州“五水共治”完成投资224.5亿元。曾经是全省八大水系污染最严重的鳌江,水质已由劣五类提升为四类,实现了历史的重大突破。治水关键指标名列前茅,发动社会捐资总额达6.08亿元,居全省第一,完成水利投资全省第一,查办水环境违法案件全省第一,开工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全省第一,完成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改投资增速全省第一,新增滨水公园数量全省第一。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首战告捷!

  龙湾:昔日垃圾河成游泳河

  治污水——

  河道清洁群众满意

  半年前,鹿城区双屿街道的屿头河尽管隐蔽在一条“遮羞墙”后,仍因乱如一个大型垃圾场的现状遭到曝光。开展整治后,屿头河边的违法建筑基本拆除,已经没有明显黑臭现象。现在,这段河道正在开展截污纳管工作,岸上正在修建停车场、小公园,绿化也正全面铺开。“住附近的人夏天是根本不敢开窗户的,简直像毒气一样,现在大不一样了。”一位闲坐岸边的徐老伯告诉笔者。永嘉县桥头镇菇溪去浊返清,诱人游泳亲水。如今,走在永嘉县桥头镇菇溪河道旁时,你再也闻不到刺鼻的味道,再也看不到浑浊的污水,取而代之的是清澈河流。家住菇溪河道旁的王老伯说,现在晚饭后,他多了一个去处,就是去菇溪河边逛一逛,这在之前是想不到的。这一切都源于菇溪河道的治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约4.38亿元,当地40多位先进的企业家自发捐资凑集了3000多万元治理费用,其中单笔捐款达100万元以上的就有22人,捐助总额创全省小流域治理民间投资额的最高纪录。

  共建“美丽水乡”是温州人民的共同期盼,今年5月26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两河”整治大会战现场会,温州市迅速掀起“垃圾河”整治大会战。6月5日,市委主要领导亲率机关干部、部队官兵800余人到戌浦江清理河道垃圾,随后各级河长率领10多万干部群众投入垃圾河歼灭战。

  6月底前,温州在全省率先消灭温州市344条666公里垃圾河,基本实现消灭垃圾河的目标,这一长度相当于温州至南昌的距离;1~11月,共整治黑臭河470条、总长439.83公里,完成年度目标计划171.8%。文成、泰顺、洞头已率先完成“清三河”治理任务,文成县还获评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

  河道清清,如何长期保持?瓯海区给出答案,对污染行为“零容忍”。泽雅水库的库区综合治理便是样本之一。自“五水共治”提上日程以来,瓯海区对辖区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在排查中发现泽雅水库受到一些农业污染的威胁。为此,强制关停或搬迁库区小规模养殖场,截至今年11月,已全面完成畜牧业整治年度任务。此外,该库区内的机械造纸作坊也对泽雅水环境造成影响,瓯海开展造纸专项整治,取缔机械造纸加工作坊263家,拆除腌塘2126个,违建4.6万平方米,消除了机械造纸业对库区的污染。

  随着治水的不断深入,温州水质明显好转。据监测结果,瓯江、飞云江水质为优,曾经是全省八大水系污染最严重的鳌江,江口渡站位水质由长期的劣五类上升到四类。12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全部合格,优良率达83%。温州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温州市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与去年相比均有明显下降。

  一手治污,一手添绿,温州正在大力实施水文化提升等工程,这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项目,为市民增添了休闲养生的好去处。近期“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显示,群众对“两河”整治工作满意度为8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爱水、惜水、护水”的意识在干部群众中得到强化。

  温州市城区防洪堤工程 图片由温州市治水办提供

  防洪水排涝水——

  “水漫金山”渐成记忆

  温州有几处有名的涝区,瓯海三溪片区就在其中。这里排涝标准低,历来是温州市防洪减灾能力最为薄弱、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淹水频率近乎于“每年一遇”。在家住郭溪街道的市民陈丽燕的印象中,从小到大,每逢下稍大一点的雨,家里必定水漫金山,尽管父亲会将装满水泥的麻袋堆积起来放在门边,但仍抵挡不住洪水的汹涌入侵。

  已经建成的西向排洪工程,结束了瓯海三溪片区居民陈丽燕一家和附近居民“每年一遇”,“逢台必涝”,被水淹、淌水过的日子。如今,面对强台风,他们终于不再担心受怕。“西向排洪工程是温州城市防洪体系中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温州城市防洪排涝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将城区西部大部分雨水直接排入瓯江,大大提高了城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温州市西向排洪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何克密介绍。

  温州是浙江沿海台风的多发地带,洪涝灾害问题突出。据资料显示,温州市降雨量高度集中,全年72%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其中梅汛期占34.1%,台汛期占37.9%),属洪涝台灾害高发区。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温州的台风有191个,影响频率约3个/年,登陆频率0.28个/年,大灾频率0.75个/年。同时,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决定了台风季节很容易遭遇风、雨、潮“三碰头”。当前温州市城市防洪、挡潮和排涝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流域上游控制性工程尚未建成,个别地区甚至逢台必涝。

  这些因素使得治水天然成为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治水,既要制服洪水之虎,也要治除内涝之患。截至11月底,温州市完成水利年度投资115亿元,列入省计划投资82亿元,已超额完成,位居全省第一。另外,还增加城市内涝应急强排能力1.81万m3/h,清疏排水管网1860公里,均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计划任务。

  新建成的平阳顺溪水库已经在拦蓄洪水方面发挥巨大防洪效益。今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后,受其影响,平阳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在防御“麦德姆”台风过程中,顺溪水库水位达到170米,成功拦蓄上游来水约2000万m3,有效减轻了位于下游的顺溪、南雁、水头、萧江等防汛重灾区的洪水灾害。尤其是昔日台风重灾区水头镇,在去年同等威力的“潭美”台风中,约40平方公里面积受淹,历时7小时,最大水深1.2米,围困人口7.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20万元。但在此次台风中,由于顺溪水库下闸蓄水,水头镇没有出现大范围漫水现象,减少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防灾效益明显。

  随着鹿城双屿黄龙北排工程、平阳顺溪水利枢纽工程、苍南朱家站水闸、永嘉县城应急排涝工程等一批骨工程建成投用,温州城市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原先这些区域“小水大涝”、“一年多涝”、“水漫金山”的经历渐成历史。

  温州珊溪水库

  保供水——

  护水、富民两手抓

  珊溪水源保护工作继荣膺2013中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首后,因为“水源地保护”的突出成效,引来国内多家中央新闻媒体关注,纷纷撰文报道珊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及保障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位于温州西部的珊溪水库是温州人民的“大水缸”,它担负着温州市500万人口的日常饮水任务。由于受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影响,从2009年到2011年,温州珊溪水库水质下降,从蓄水之初的一类下降到三类。

  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温州的水源地、又要让库区的群众成功转产转业,做到既要保护好一汪清水,又要致富一方百姓?这是摆在温州治水面前的一个难题。

  从2006年开始,温州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养殖户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然而,几年的摸索下来,发现通过治污设施的整治模式行不通。2012年5月,温州市痛下决心,从源头上扼制水源地水质恶化的局面。这个从“切一刀”到“一刀切”的整治转变彻底改变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

  张小新曾是文成县最大的养殖户,他经营的新伟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拥有3万头猪,年产值达5000万元。他说:“养猪污染确实存在,当时干部们来劝说我的时候我很挣扎,后来干部们不断做我思想工作,我想通了,最终也找到了出路。”2013年5月底,张小新在云南楚雄州动工兴建规模猪场,成功转产异地。

  为了帮助库区原养殖户二次创业,温州特设了转产转业专项扶持资金,每年2000万元,连续5年共资助1亿元。

  面对珊溪水源保护庞大的资金需求,智慧的温州人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下,创新筹资渠道,温州人探索出了一条“以水养水”的路子:在供水水价中设立水源保护治理费,通过听证等一系列程序,纳入水价成本。以市公用集团为融资平台,每年整合8000万元财政引导资金,用水源保护治理费收益权作质押,进行贷款融资。

  水源保护综合整治两年多来,直接减少入库污染物60%以上,主要入库支流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污染最严重的黄坦坑溪水质从劣五类提升为二至三类,蓝藻异常增殖现象基本消失。

  治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绿水青山,通过治水倒逼转型升级,这是温州各地层出不穷的治水实践遵循的真理。曾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的平阳水头制革基地,在治水行动中脱胎换骨。水头制革基地从单纯的重污染制革生产,逐步转向多元的轻污染皮件生产,当地工业产值还稳中有升。

  抓节水——

  爱水节水成为共识

  自2010年9月1日温州市区实行阶梯水价以来,温州市自来水公司对市区1万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跟踪4年发现,每户月度用水量逐年下降明显。今年以来,温州市区每户每月的用水量不到12吨,相比4年前的近16吨,下降了两成以上。节水,已然成为一种公众意识。

  “温州水资源较为丰富,越是这种情况越容易放松节水工作。因此,强化公众的水危机意识、推进节水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别看都是些细小、琐碎的项目,但节约用水就是要从日常点滴做起。”温州市水利局水乡处处长白荣亮说。

  为节水,鹿城区92家电镀企业自立节水公约,给自己戴上了节水“紧箍咒”。企业主们要依照“每月限额用水清单”,排起每天的用水计划表。如果超出了用水“红线”,企业到月末就要停产。

  鹿城后京电镀基地内的92家企业都是用水大户,约97%的原料自来水最后会成为污水,统一排入后京电镀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然而,这一污水处理厂已处于满负荷运转——日处理能力12000吨,而每天污水排放总量已逼近这一警戒线,如果企业不控制用水量,处理厂不堪重负。

  为了打破即将面临的僵局,《温州市后京电镀基地业主公约》经业主大会通过并实施,其中的重头就是限额用水条例:根据各家产能,限量使用自来水。按照公约设定的基准,若企业排污许可证上核准的电镀溶液总容量为10000升,那么每天限定的用水量就是35吨,每月即1050吨。

  这样的限额用水由一整套进水控制系统监管。该系统由一套数据监控中心和70套企业进水控制系统组成,覆盖基地所有92家企业,能对每家企业的自来水用量实时监控。每月1日,各家企业的用水量会被清零,再输入单月的限额用水量。企业用水一旦超过限额,自来水阀门就会自动关闭,到时候花钱也买不到水。

  当节水成为一种共识,一个洗车水再生利用的节水新项目出现在公众眼前。使用洗车水再生处理装置后,洗车店可实现污水零排放,并且节水率在84%以上。

  据悉,目前温州市共有洗车点391家,按每吨水清洗10辆车来计算,若每个洗车点每天洗100辆车,391家洗车点一天需消耗生活用水3910吨,一年消耗生活用水142.7万吨。如果所有洗车点都推广使用洗车水再生利用装置,按照节水84%计算,每年可节水近120万吨。项目负责人、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王巧麟算了一笔账。

  “一年来,温州治水成果喜人,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治水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作为温州治水牵头部门的一把手,同时也作为一名老水利人,王振勇一路亲历了温州多年来治水前后的巨大变化。“温州市的治水有‘三步走’目标,第一阶段是今年至2016年,实现第一年看起来不脏,第二年闻起来不臭,第三年测起来基本合格;第二阶段至2020年,实现各项治水工程基本建成;第三阶段至2030年,通过生态修复,环境再提升改造,把温州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浙南美丽水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