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杭州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引擎 2012年杭州经济亮点回眸(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正泰太阳能生产线(资料照片)。记者李忠摄

  全球光伏产业的严冬时节,位于钱江之滨的正泰太阳能却在寒意浓烈中为业界吹进一阵春风。欧债危机深化、美国“双反”的影响,让光伏行业特别是占有全球三分之二产能的中国光伏产业亏损巨大,但正泰太阳能却实现了盈利。

  “实业特别是杭州大力发展的科技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不管虚拟经济怎么发展,我们都坚守制造产业特别是科技型实体产业。”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正泰太阳能只是杭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

  回眸2012年,杭州市创新能力增强。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835.02亿元,增长12.8%,增幅高于工业总产值5.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4.34%,再创历史新高。

  创新驱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杭州市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在杭州市上下形成创新发展共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尊重、成就创新的浓厚氛围,真正使创新成为杭州发展的主动力。

  创新强市上升为城市战略

  8月初,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杭州要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时还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创新30条”。

  受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影响,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全国各地不少企业都在今年感觉到了阵阵寒意。

  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杭州经济外向度比较高,今年出口大单、长单有所减少,利润也比较薄。与此同时,杭州缺少矿产资源,没有大的港口,没有更多可开发的土地,要素资源制约较为明显。

  然而,压力亦是动力。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机会。杭州提出要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这是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客观分析,也是从杭州自身实际出发作出的一个考虑。

  作为全球创新的风向标,美国硅谷是创新人才心目中的圣地。作为“天堂硅谷”的杭州,通过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大力吸引人才以获取智力资源。曾经在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的海宝机器人,就是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的结晶。类似的产学研协调创新的例子在杭州不胜枚举。

  从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吸引创新人才的平台,到“创新30条”,杭州在鼓励人才创业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比如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如果以专利、非专利技术出资,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等等。

  探索科技金融的“杭州模式”

  不用厂房抵押、不用办公设备抵押,仅凭一张专利证书就能从银行获取贷款,这对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在杭州,因为试行“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池——专利质押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碰到了这种近似“天方夜谭”的好事。

  哲达科技开发的“高炉煤气余压余热回收发电控制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历时5年方才研发成功。 “借助这一系统,冶金企业可以实现余压余热能量的回收。对于高能耗的此类企业而言,应用这一技术可达到节能增效和减排降耗,即变原先废弃的余压余热为宝,实现再利用,从而令应用企业获益。”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宁说。

  但是对这样一个社会效益很强,年产值3个亿的小企业来说,“供血系统”同样存在隐患。哲达科技拥有100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但是这些专利此前一直躺在公司荣誉柜里“睡大觉”。如今依靠专利质押,哲达科技获得了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提供的500万元贷款。

  这一切,源于杭州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科技人才+民营资本的创业创新模式。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技术,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数据显示,2011年,杭州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达到12.75亿元,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达7.57%。

  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杭州更看重的是其引导作用。利用政府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科技投入体制改革和地方金融创新方面,杭州积极探索实践拨改投、拨改保、拨改贷等方式。

  到去年底,杭州开展科技金融合作的银行已达到7家,发放贷款50亿元,并组建了浙江省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此外,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杭州市将一部分政府科技投入的方式由财政拨款改为为企业担保,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以满足初创型、成长型企业更多的资金需求。

  杭州市政府出资设立了杭州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两只政府基金,承诺出资规模50亿元,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进入,为企业创新护航。

  创新科技金融的“杭州模式”在业界获得肯定,这一年,杭州市创投服务中心的门槛几乎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队伍踏破,杭州市也因此收获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称号。

  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一张笑脸不仅让人感觉亲和,更会提升城市竞争力,并引领产业升级。

  1992年,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左边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技术,右边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品牌服务,而产品的制造就处在价值链的中间,利润空间最薄。

  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省会,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创新资源、明显的体制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杭州市加快发展以创新为先导的十大产业,行业标杆不断涌现。在品牌培育方面,今年十大产业企业共申报杭州名牌产品7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个,占申报总数(不含农业产品)的41.3%,目前全部通过初审。

  2006年,杭州的一家中小企业万谷纺织公司敏锐地发现,当时在国际上只有意大利等能够生产的一种叫“莫嘎多”的真丝和棉交织的面料很流行,价格很高,时尚感很强,但生产难度很大,国内厂家都不能生产。公司高层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调整和改造,2007年初试产成功,虽然这种面料每米的生产成本比常规产品提高了5元,但利润却超过了30元,而且客户非常喜欢,至今订单未中断过,因为在国内除了万谷没有别人能做,万谷有了定价权。

  创新并非是新行业、新企业的“专利”。万谷也只是杭州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一个非典型案例。

  为扶持此类企业发展,杭州市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在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中,不断提高自主创新产品应用的比重;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强化对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等。

  从杭氧、杭叉、杭汽轮等“杭字头”企业,到娃哈哈等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杭州传统企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对于企业来说,最核心的是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自己的创新理念、核心技术以及与市场相适应的模式。

  有着千年建城史的杭州,不仅拥有秀美的湖光山色,还具有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这里曾诞生了沈括、毕昇等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创新文化一脉相承,发展创新经济优势明显。

  今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为杭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授牌。杭州大力发展创新经济,使杭州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张“笑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