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杭州

代表委员热议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 培育未来科学之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与高薪、重金相比,高端人才更需要好的创新环境。王华斌绘

  浙江日报讯

  【代表委员名片】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荣

  省政协委员、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

  省政协委员、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宁

  【报告摘要】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施浙江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团队。

  本报杭州1月30日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这让我们企业家心里有了底,希望未来的科技之星能为浙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吴建荣代表说,目前每年计划新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动漫3D技术,发展转型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尤其是需要有实力、有冲劲的青年科学家为企业发展引路。

  和吴建荣代表一样,许多代表委员都在这段不算长的文字里,看到了青年人才的未来。

  共识:培养“本土科学家”

  “浙江人很聪明,可在浙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却并不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视人才培养,既有目标,又有具体措施,真的很不错!”吴建荣代表告诉记者,让他最感兴趣的“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将从2013年起,通过3年时间,从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安排10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人才,到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工作,并与省、市、县(市、区)产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经费资助相结合,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培养一批青年科学家和未来科研团队带头人。“这一批是100个,等这样的培养计划成熟了,再培养下一个100个,1000个,人才,再多都不算多。”

  同样的喜悦,属于田宁委员,说到浙江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他连用了3个“很激动”。

  “浙江要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人才的支撑必不可少,浙江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对未来至关重要。”田宁委员说,未来5年,我省要重点推进1000个以上省级重大项目建设,有针对性的青年人才培养,将有助于浙江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走得更远,“浙江是资源小省,但一定要成为人才大省。人才的集聚与竞争,不但能带动企业创新,更能带来产业发展。”

  关键:优化创新大环境

  企业家有钱,却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科学家有想法,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在柴永强委员看来,破解这个难题,让科学家与企业家交朋友,政府需要唱主角。

  “浙江共有300多万家中小企业,在现阶段,它们的最大短板就是缺乏开发创新能力。而这个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努力做好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柴永强委员指出,“一方面,政府要完善机制体制,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打造自身内核发动机,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高校师生走出象牙塔,往下延伸,真正了解企业与市场的需求。”

  吴建荣代表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走进他的研发中心。“现在,对科研人员的培养过度看重论文和专利数量,对实践和创新认识却不足。如果他们能够花些时间到企业走走,一定能发现许多值得探索的、他们也会感兴趣的领域与课题。”

  在唐睿康委员眼里,改善创新人才的生存环境和氛围则是当务之急。在国内,高校甚至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薪金往往是很低的。这就容易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做科研是清贫的,甚至是没出路的,很多原本在学术上可以很有造诣的年轻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这样的观念必须要扭转。在国外,科技创新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大型企业更拥有实力超群的研发中心,十分尊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大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让科研人员愿意坚守,安安静静做学问,自由发展竞争,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

  方向:培育产业新中介

  有导向,更要有实效。

  唐睿康委员最担心的,就是现在看来令人兴奋的计划,最终变了味,成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培养青年科学家,最终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但这个过程切不能急功近利,科学是急不来的。”在他看来,在将发展的焦点对向“个体人”的同时,政府更应该出台政策鼓励科技转化公司的发展,为科学家与企业家的交流搭建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高校与企业、科研与应用有了中介,科研成果产业化会更顺畅,也更有竞争力。”

  柴永强委员将这样的平台称为科技研发应用的“2.5”产业。“它的作用,就是孵化、转化、产业化。”新加坡生产力促进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半官方半民间的机构,它不但自身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为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寻找合适的“买家”。

  “平台一旦搭建,研究院所文化转变为创新文化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柴永强委员举例说,一家服装企业的科技创新,往往只能带动这一家企业的发展,而第三方机构的科研成果,往往可以惠及整个产业的发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民间资本也应该被更多地引向这个领域,通过建立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等方式,提高创新效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