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杭州

杭州车改10年 遏制“车轮腐败”再加油门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制图 黄昕

   公车私用、超标配备公车、豪华装饰……长期以来,“车轮腐败”一直广受公众诟病。

  如何治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加强整治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铺张浪费行为。

  《条例》明确提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杭州市公车改革办公室设在杭州市发改委。昨天上午,杭州市发改委体改处副处长马建华正认真研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说起杭州的公车改革模式,马建华兴奋地说:“杭州车改历经10年,名声在外,得到了各方好评与肯定。”对照《条例》中关于公车改革内容,发现几乎是杭州车改模式的提炼和总结。而且,我们有些做法如不保留执法执勤车、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车贴标准低而车贴区域大等比《条例》的规定还要更严格、更细化。”

  “地方的成功探索为顶层设计提供了路径、经验和思路。”一位长期研究杭州公车改革的专家认为,而杭州在不断探索与深化公车改革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由顶层设计来引导,来推进。

  亮点

  杭州车改推进10年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2003年,西湖区率先在杭州市乡镇、街道层面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探索。自此,杭州市公车改革悄然起步,历经10年,一开始是“只做不说”,后来是“做得多、说得少”;从改革的阻力很大,到领导干部的逐步适应。

  10年来,杭州车改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如出台全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区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性意见;在全国首创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车改账户,不得取现;在全国率先制定适合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机构的工作特点的用车补贴体系……

  从2003年启动的西湖区乡镇试点,到2005年滨江(高新)区在全省行政区区级层面实施了车改,到2009年到2011年杭州市级机关分三批实施车改,杭州车改不断深入。

  截至2013年9月底,杭州市13个区(县、市)与2个准行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实施了车改。市级机关现有车改单位152家,其中一级机关88家、分局23家、参公事业单位41家,涉改人员达6200余人。

  杭州市公车改革实现了两大目标。

  首先是有效节省财政开支,杭州市机关三轮车改后,公车开支下降了25%,实现改革的最低目标。车改后由于外出开会等有所减少,车改单位会议费、差旅费等明显下降,在更大层面上节省了公共财政开支,“溢出效应”十分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正在实现改革的最高目标。加快转变工作作风,改变了原有公务用车模式,用车观念逐步得到改变,逐步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公车改革已成为杭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开始从制度上有效解决“公车私用”、“公车专用”及超编、超标购置配备公车等弊端,消除滋生不正之风土壤。

  探索

  以“单轨制”为核心理念公车一辆不留

  “杭州是执行全国最严格的‘单轨制’,对照中央文件,杭州车改单位不留除专业工具车之外的任何公务用车,包括所谓的执法执勤用车。”马建华说,“单轨制是指车改单位取消所有公车,所有人员参加车改,公车一辆不保留,在制度设计上杜绝‘既留公车,又发车贴’的‘双轨制’。”

  杭州市公车改革的总思路是通过“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改革。其中,坚持“单轨制”是杭州公车改革的核心理念。

  杭州市车改实施范围包括市级党政部门、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车贴打入市民卡账户不得取现

  “杭州市一直强调发放车贴是公共财政安排公务活动交通费的另一种形式,不是福利津贴,明确规定车贴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杭州市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全国首创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车改账户,不得取现,确保车贴公务交通开支属性不变。”

  市级机关从第一批车改启动时,就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

  同时,制定车贴标准不得以当地财政实力作为提高车贴标准的依据或理由,调整车贴不以油价为单一因素,防止车贴成为私家车补贴;严格按照“在编、在岗、在职”政策核定涉改人员;不出台领导干部购车补贴政策。

  无论设计车改方案,还是具体执行政策,杭州始终紧扣“公信力”主题,最大限度地防止“福利化”、“特权化”倾向和做法。

  处级以下只设一个车贴档次

  杭州车改在全国率先制定适合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机构的工作特点的用车补贴体系,核定范围,减少档次、缩小级差,处级以下只设一个车贴档次。

  也就是说,这类机构最低车贴标准要比其他车改单位高两个档次,比如,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的机构处级以下的最低档次为每月690元。

  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是首家实施公车改革的行政执法单位,其方案重点是“提留小部分,预发大部分,公务活动实报实销”。

  首先,每月每人预留200元车贴,统一存入市民卡中心公司账户,作为公务用车的共同基金,其余打入市民卡个人车改账户。

  其次,建立外出公务私车使用审批手续,逐级审批,有效监督。并制定外出公务用车车辆使用补贴标准,保证所有人员公务用车多用多得。

  “这个方案比较合理、符合实际,解决了‘多跑多亏、少跑少亏、不跑不亏’问题。”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办公室主任王鸿辉说,最重要的是,公务活动发生的停车费(含市民卡停车消费)等可以实报实销,在提留的公用基金中开支,解决了一线监察人员的后顾之忧。

  阻力

  改革疲态开始显现改革压力增大

  “虽然成绩显著,但现在改革疲态已开始显现,改革压力增大。”马建华说,“虽然全国来杭考察学习车改的一拨接着一拨,但跟进者寥寥无几,感到杭州模式难学,无形之中对杭州车改增加了压力。”

  此外,还体现在方案差异,正面激励减弱。“省内宁波、温州的车改做法与杭州不同,也能顺利推进,如车子保留多、车贴可取现、公检法系统也发钱等,使得杭州是否需要继续采取‘单轨制’车改模式产生动摇。”马建华说。

  同时,车改之后各方处于利益相对均衡状态,如缩小个性化用车范围、探索差别化岗位车贴体系、推进事业单位车改等遇到了较大阻力,推进困难重重。

  非参公事业单位不车改出现新不正之风

  目前,杭州许多非参公事业单位不车改,从而出现了“既坐公车,又拿车贴”新的不正之风。

  由于许多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与主管机关在同一幢楼办公,而且实行人员、经费、车辆统一管理,甚至“混岗”工作,出现同一办公室一部分人有车贴,一部分人无车贴的不公平现象,而且涉改人员不知不觉会揩事业单位车子的油,举报这类不正之风现象的越来越多。

  同时,国企车改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一些资产经营公司、指挥部未经同意擅自车改,搞的都是“双轨制”模式,成为违规发放津补贴的外衣。

  少数领导转型较慢抱有抵触情绪

  随着杭州公车改革不断推进,大多数局级领导慢慢适应了非专车保障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但相当一部分领导把这项改革视作“福利化改革”,抱有抵触情绪。

  一部分年龄偏大,或不会开车的局级领导还不习惯,也不善于利用多种交通工具从事公务,特别是紧急公务、临时参会等,对没有专车带来的工作不便有较多抱怨情绪。

  也有些车改单位搞了半天,浑然不知公共交通经费如何使用与报销,违规之处屡禁不绝。如在车贴使用区域之内动用公共交通经费、搭接待上级领导之便报销应该自掏腰包的交通费等。

  呼吁

  出台车改指导性意见规范全省车改模式

  针对这一系列车改后出现的新问题、新阻力,杭州车改办呼吁,尽快出台车改指导性意见,规范全省车改模式。

  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对全省现行的车改模式进行深入调研,既要允许各地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地域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适应本地财力的车改模式,也要加强顶层设计,防止把一场杜绝公车不正之风的改革演变成谋取自身利益的福利化改革。

  同时要引入外部第三方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聘请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参与监管,有独立评价机构每年进行评估,广泛发动媒体和民间监管力量参与车改监管,为自己把关,消除监管盲区,改变车改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监管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