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丽水

94岁王景阳:30余年心系家乡医学发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他是解放军麻醉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促进了丽水麻醉学科的发展

  94岁王景阳:30余年心系家乡医学发展

  昨天上午9时,市区酱园弄迎来了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耄耋老人,他就是解放军麻醉学科奠基人之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创始人——王景阳教授。

  1922年6月,王景阳出生在丽水市区酱园弄口的一栋老房子内,并在此度过了13载的少年时光。当听说记忆中的老房已经被拆,老人怔怔地望着取而代之的水泥建筑,不由得有些伤感。

  回到丽水短短五六天,除了到儿时生活的地方走一走,给祖先扫墓,王景阳还专程给市中心医院送去了自己撰写的专业书籍,关心家乡麻醉学科的发展。

  距离上次回乡已经有8年了,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王景阳感觉很自豪。

  昨天,94岁的王景阳和女儿走在儿时生活的酱园弄 记者 兰雷伟 摄

  他在丽水读完小学和初中 日军侵华战争中死里逃生

  “我的老房子就在兴华广货号边上,父母在街对面经营着旧社会典型的夫妻杂货店。”王景阳回忆说,他还记得,自己在囿山小学念书时成绩优异,年终常能得到祖父一块银元作为奖励。

  初中生活,王景阳是在丽水中学度过的,他常跟一个杭州来的同学玩,学着他晚自修打瞌睡,渐渐地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他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竟然不知所措,老师当着同学的面罚他面壁15分钟。自觉无脸见人的王景阳离家出走,直到第二天走到了缙云,才被祖父拦截了回来。

  “七七事变”后,群众抗日情绪激昂,抗日歌声不时传到耳朵里,休学后躲在祖父家楼上看小说的王景阳意识到,自己应该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他转学到松阳中学苦读一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上了金华的高中。

  三年学习时间很快过去,可还没来得及领取毕业文凭,日本鬼子就逼近金华,王景阳随他人乘船经水路逃离金华。

  “经过衢州码头时,江水上涨淹过了桥面,船夫想早餐后再开船。”王景阳回忆道,因为担心日机来轰炸,他说服大家把船从桥面抬了过去。“果然,还没划出5里远,10多架日机就到码头上俯冲轰炸,我们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危险。”

  到江山后,因为三天三夜没合眼,王景阳累得躺在一栋房子内的长椅上呼呼入睡。等到醒来时,只见人人神色慌张,原来刚才10多架日机在头顶上盘旋,不断以机枪向房子里扫射,可王景阳却一点都没听到,更没有躲避,所幸又逃过这一劫。

  “后来到了江西玉山,日机又来轰炸,一日我们正用餐,一颗炸弹在附近落下,一声巨响,震得桌上的碗筷纷纷落到地上,幸亏没有伤到我们。”王景阳回忆,从江西玉山到达福建邵武,日机又来轰炸,他们躲到一处墙壁下,结果一颗重磅炸弹落下,一座泥墙顷刻倒下,躲在另一边的许多人被埋了。

  后来,王景阳在福建私立协和大学读书,没想到日本鬼子在福州投下鼠疫杆菌引起鼠疫流行,不少同学都因感染病菌而死。

  眼看一名名感染鼠疫的同学去世,王景阳心里十分难过。有一次,他陪人去福建省立医院求医,看着那些穿白大褂的医生,猛然感到了医生职业的可敬与神圣。

  恰好这时,国防医学院来招生,王景阳报名后就被录取了。1949年王景阳毕业,恰逢上海解放,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留在了实习的华东人民医院(即今长海医院)外科工作。

  他推动我国麻醉学科发展 实行我国第一例深低温麻醉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医学有了较大发展,但麻醉方面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当时对手术患者施行麻醉,都由内外科医师轮流担任。为了工作需要,1952年,王景阳接受组织安排,成为医院的第一代麻醉专业医师,在医院成立了麻醉小组,1961年又成立了麻醉科。

  1954年,为了抢救感染性休克的濒死病人,王景阳以注射器为病人动脉输血,结果血压很快上升,先后有3位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他因而被授予二等功。同时他亲自动手将抽血用粗针头改制成硬膜外穿刺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持续硬膜外麻醉。

  1960年,为了当时形势的需要,王景阳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空气麻醉机,被采纳为部队医疗卫生装备之一,并供应全国各基层医疗单位,也支援了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再次荣立二等功。

  1962年,王景阳和全科同志放弃春节休假,用狗进行闭胸体外循环深低温实验研究,成功将体温为40℃的7只狗降温至10℃,心脏停搏45分钟后,经复温复苏,狗全部成活,证明深低温对脑作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随后在1965年,王景阳以深低温(15℃)麻醉,成功配合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这也是我国实行深低温麻醉的第一例。

  到1970年代,病人在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共需在颈部两侧进行8次针刺注药。为了减轻病人痛苦,王景阳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一针法,并以自身试验,在自己颈部两侧分别以一针注入对照剂,观察药液在颈部的分布情况,证明麻醉效果相似。此后一针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700余例,麻醉效果满意。

  输血输液与手术麻醉密切相关,1980年代,王景阳研制了“简易自体血回输器”,在右半肝广泛切除术、中肝叶切除术和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的麻醉和输血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支持了肝外科的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王景阳在空气麻醉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具有平战结合特点的多用途轻便麻醉机,此后他又设计了新型的麻醉呼吸机,至今他研制的空气麻醉机仍为部队医疗卫生装备。

  94岁仍为麻醉事业努力 促进丽水麻醉事业发展

  1992年,年满70岁的王景阳从长海医院麻醉科主任的岗位上退居二线。然而,当第二军医大学第二年开设了全军唯一的麻醉专业后,他又欣然受令,为军事院校麻醉专业的创建与教学努力。如今,94岁高龄的王景阳仍担任着长海医院麻醉科的顾问、教授。

  几十年来,王景阳先后编著20余部书籍,先后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中国麻醉学特别贡献奖”、长海医院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王景阳还关心着家乡麻醉学科的发展。4月10日是王景阳回到丽水的第二天,他来到市中心医院,将自己撰写的专业书籍赠送给医院,希望医院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王景阳长期在市中心医院开展业务科指导,那时正值建院初期,医院医疗条件极差,他指导医院开展首例心包剥离术麻醉,并接收医院麻醉医师到长海医院进修。他的指导和帮助,极大地促进了市中心医院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

  “今日的麻醉已不局限于术中无痛,肌松无记忆,保持适当的应激反应,还要维护和控制病人的生理功能,它不再是病人为了手术而付出的代价,而是为病人完成手术、顺利康复的保证。”返回上海前,王景阳向记者透露了他有生之年的最后梦想——近年来他所设计的小流量禁闭麻醉装置的样机原理新颖、结构简单,用于临床效果不错,如能进一步提高,当不失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最新麻醉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