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衢州

铁路退休工人回忆衢州铁路建设:从马灯走向高铁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李玉和们”回忆衢州铁路建设——从马灯走向高铁

蒋德泉在展示当年的马灯

  记者 陈明明 见习记者 俞施 通讯员 邱芳

   1月8日,一些原在衢州铁路上退休的工人,把以前工作用的马灯、戴的帽子、喝水的搪瓷杯,拿到了柯城区荷花街道通荷社区。老人们与社区居民一起回忆衢州铁路从马灯时代走向高铁时代的巨大变迁,纷纷感叹现在的铁路发展“一天一个样”,羡慕年轻人“碰上了好时代”。

   和李玉和一样拎马灯

   蒋德泉是名老铁路扳道工,1956年到衢州铁路工作时才18岁,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当时还是和《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一样,拎着烧煤油的马灯打信号。”蒋德泉说,衢州火车站有两个信号岗亭,晚上要从扳道房里出来,像爬电线杆一样爬到岗亭上去,把三盏马灯拿上去。手腾不出来怎么办?“我们都是在腰上扎个保险带,上面有三个钩子,把马灯挂在钩子上。爬到岗亭上去后,把马灯放在上面。”他说,工作很辛苦,爬到上面摇摇晃晃的,碰上刮风下雨简直遭罪,“更危险的是,有时还有狼候在下面,吓得我都不敢下来。”

   马灯一直用到1962年,乌溪江、黄坛口电站造好后,有电了,再也不用拎着马灯爬岗亭了,这是一大进步。“现在有高铁了,用电脑控制,就不用扳道工了。”蒋德泉说。

   年轻人“碰上了好时代”

   蒋德泉绘声绘色的讲述,打开了在座老铁路工人的话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分配到衢州铁路工作的解云,对当时的站房印象深刻。

   “站房前面是条小马路,一直通到南湖桥,铁路边上有个汽车站,马路对面有个邮电所,还有个饮食店。随着城市发展,铁路现在变成了市中心,对交通妨碍大。1988年到1997年先后造了三个桥洞,就是东立交、西立交、中立交,方便了衢州的公共交通。”解云说,中立交是从当时的衢州火车站站房下面通过的,后来又造了新站房,就是现在的会展中心,还有站前广场,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王美是参加座谈的惟一一名女铁路工人,当时在筑路队,她说: “那时候老铁路工人很辛苦,不分男女,四个人抬钢轨,现在铺钢轨都有机器。我真羡慕新一代铁路工人,他们碰上了好时代,要好好珍惜。”

   金泉根开始时是养路工,看着火车从蒸汽机发展到柴油机,再到动车、高铁,他由衷地说:“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确实快。”

   将宝贵的记忆留下来

   通荷社区是个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主要有老铁路工人和老渔民两大群体。

   “老年人是社区的一个宝。”通荷社区主任吴竞说,这些老人的记忆非常宝贵,以后将组织一个讲故事团队,在假期里,给社区的小朋友讲讲。

   吴竞说,一方面要从生活上关爱老年人,另一方面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老有所乐,把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座谈就是一种形式。以后社区将分别组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进行座谈.他们还在联系志愿者团队,想把这些往事记录下来,作为一种文化印记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