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湖州

制约蚕桑业的“瓶颈”在哪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刚刚过去的2014年,湖州市蚕桑产业遭遇严重的“滑铁卢”,无论种植面积还是饲养蚕种张数均大幅下降,其中蚕茧产量、产值与前年相比,降幅均达30%以上。对于有“丝绸之府”美誉的湖州来说,人们不禁要问——

  作为我国最早的丝绸发祥地之一,作为有千百年以蚕丝鱼米为主业历史的“丝绸之府”,作为上世纪以五大绸厂为骄傲的湖州人,看到近20年来湖州蚕桑丝绸产业的大起大落、沉沉浮浮,肯定有许多的焦虑、无奈,更有不少的观察与思索。

从昔日辉煌到三起三落跌宕

    不可否认,湖州作为我国最早的丝绸发祥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绸文物表明,距今4700多年前,湖州人祖先已经从事种桑、养蚕、缫丝和织绸。从历史上看,湖州蚕桑业从唐、宋开始不断走向繁荣,到明末清初进入鼎盛时期,南浔辑里湖丝品牌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海外,斩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湖州坚持蚕桑、粮油齐步建设不松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兴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下,湖州蚕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湖州市蚕桑业迎来产业发展黄金期,尤其是1992年,桑园面积约35万亩,蚕种饲养量将近108万张,蚕茧4万多吨,谱写了湖州蚕桑业辉煌历史新篇章。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毫不夸张地讲,当时湖州蚕桑业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了解,当年湖州市蚕茧产量约分别占到全省的30%和全国的10%,蚕桑业产值约占湖州市农业总产值将近25%。以丝绸为主的纺织业成为湖州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丝绸行业利税占湖州市财政预算内收入的40%左右,当时有种现象,即湖州普通家庭若有多人在丝绸企业上班,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由此可见,桑、蚕、丝、绸产业对推动湖州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1994年开始,随着湖州和周边地区丝绸行业效益大滑坡,导致湖州市蚕桑业跟着受挫,蚕农收入以及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大幅下降,湖州市蚕桑业经历了起起落落几多调整的过程,产业面临国内外日愈激烈的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