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宁波

这4种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今天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五十八场新闻发布会。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首先通报了最新疫情情况:12月8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12月8日24时,浙江已连续175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7例,均由境外输入。

12月2日晚21时,玉环市疾控中心在城关中心菜市场采集的冷链食品日常监测样本中,发现一份由巴西进口的冷冻猪后腿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经“浙冷链”系统追溯,涉事产品经上海洋山港于9月28日入境。当地迅速采取货物封存、人员排查隔离、场地消杀等应急措施,连夜对市场外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产品流通涉及的台州市相关区县立即开展货物和人员追踪、调查和处置,省防控办也向周边省市作了通报。据统计,台州市共采集涉事同批次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样本174份,排摸出涉事相关人员3304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2月5日,江苏省无锡市通报一公司库存的进口冷冻去骨牛腩外包装经检测为新冠病毒呈阳性。 浙江立即组织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7个涉事同批次产品流入地区开展应急采样检测、人员健康监测和消毒工作,将产品封存并作无害化处理。截至12月8日,已对相关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和从业人员采样检测4975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简要通报:

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管理机制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 浙江围绕“人、物、环境”三个层面,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或省外流入浙江储存、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开展“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明确提出“四个不得”,即: 没有检验检疫证明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消毒证明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的不得上市销售,切实将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为更好地实现源头阻断、精准防控, 浙江积极探索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模式,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监管仓。 监管仓在本月投入运行后,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 浙江储存、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凡不能提供口岸消毒证明的,一律运抵监管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省外流入浙江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凡不能提供口岸消毒证明或省外规范化核酸检测和消毒证明的,一律运抵监管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 监管仓按照公共集中监管仓、企业集中监管仓、第三方集中监管仓相结合的方式设立。

加强入境物品及相关工作人员新冠病毒防控

从近期国内发生的病例看,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非冷链物流系统传播,这对物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围绕进一步健全“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浙江制定入境物品及相关工作人员防控工作指引。其中,凡由国际货运航班或经港口运输至国内的进口货物,除部分大宗商品外,对运输工具和产品外包装都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对托运的入境旅客行李外表面,在通过机场传送带提取前原则上需要经过统一消毒。 消毒工作遵循安全有效、操作便捷原则,既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货物输入的风险,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和成本。

为切实防止“物传人”疫情隐患, 浙江将进口冷链食品查验、装卸、运输、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工作人员,其他进口货物、入境旅客行李等物品查验、装卸等环节工作人员作为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严格落实防护要求,持续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并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同时,加强入境物品及所涉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各县(市、区)每周检测的从业人员样本数、物品样本数、环境样本数各不少于30份。

动态调整重点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满州里市、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华区先后出现散发病例,根据 浙江常态化精密智控机制要求,对被划定为高风险或中风险地区的来浙返浙人员,若无法提供到达目的地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该信息的“健康码”绿码,将引导到当地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 。因新冠病毒具有潜伏期,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核酸检测阴性者仍应加强健康监测,并提示做好个人防护;如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的,必须及时就医并报告。

此外,鉴于新疆喀什地区疫情已得到控制,浙江在该地区全域降为低风险等级之日起,不再要求离喀来浙返浙人员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已降为低风险的天津市东疆港区、滨海新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相关街区来浙返浙人员,也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把好国际船舶维修领域疫情防控关

疫情发生以来,浙江从在港维修国际船舶中陆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船员,加强该领域防疫是外防输入的重要环节。沿海有关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国际船舶维修业务订单审核管理办法,结合对船舶航行轨迹、靠泊港口、船员换班等综合研判,有针对性予以风险识别。 按照“全员检测、先检后上、先检后修”的要求,做到国际船舶入厂维修前在船船员核酸检测全覆盖;检测结果出具前,一律不得进行船员换班,一律不得开展维修作业。同时,要求船修企业全面建立消杀登记和报告制度,必须待消杀后才能开展维修作业。

为进一步守牢船舶维修领域“海上大门”,浙江要求船修企业提前制定“一船一案”防控及作业方案,切实明确上船作业人员规模和上船行动路线;严格落实登船作业人员登记、亮码、测温和个人防护装备佩戴检查等制度,严禁代理、供应等人员上船。船修企业勘测确认项目时,按照不接触、少接触原则,实行限定人员、限定时间、限定地点“三限”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

热点问答

陈广胜就精密智控指数有哪些调整变化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精密智控指数被喻为浙江推动各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棒”,它经过了多轮迭代。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尤其是推动经济强劲复苏阶段,精密智控指数有哪些调整变化,是否仍然像原先那样发挥作用?

精密智控是浙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两手硬、两战赢”必须持之以恒把握的基本原则。精密智控指数则以量化细化、闭环管理的要求,对各市疫情防控工作绩效进行指数化评价。它与疫情图、健康码等共同成为浙江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金名片”。

从应急性超常规疫情防控到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控策略和工作重点都将因时而易,精密智控指数也必然随之迭代。从1.0版的管控指数、畅通指数,2.0版的管控指数、恢复指数“双模块”结构,到3.0、4.0版的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社会秩序恢复,5.0版的境内人员管控、入境人员管控、食品安全管控“三模块”结构,再到6.0版的境内人员管控、入境人员管控、食品安全管控、防控能力提升“四模块”结构,反映了浙江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的战略定力,也体现了从“防人为主”到“人物并防”的策略转变。有别于前期的封闭式管控,精密智控强调点穴式。每个阶段该点的穴位变了,精密智控指数无疑应按照穴位调整指标体系。

当前,全省经济恢复呈现良好态势,各地争先创优,在年末全力冲刺,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进入冬季以来,国内散发病例和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数量显著增加。 结合病毒传播的新情况新特点,省防控办正围绕以冷链食品为重点的物防工作,将动态调整相关指标,对精密智控指数予以进一步迭代,推动各地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为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夯实基础。

总之,疫情防控仍然是一切工作的基石,防范今冬明春疫情二次暴发的弦一刻都不能松。作为一种机制安排,精密智控指数将贯穿浙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过程。

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浙江经济社会秩序基本已全面恢复,但近期不少地方又出现散发病例。现在对各类大型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是否允许正常开展?如举办此类活动,一般需要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疫情只要一天不结束,聚集性活动就始终伴随病毒传播的风险。但经济社会需要正常运行,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汇聚。 必要的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目前都可以开展,但疫情尚未远去,会议等室内聚集性活动人数原则上仍应控制在300人以内

现在组织开展聚集性活动,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由活动主办或承办单位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落实相关机制和措施。举办聚集性活动前,应开展风险评估。当前尤其要审慎举办涉外聚集性活动。活动举办前应做好人员健康排查,及时收集前14天内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和健康码状态。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一般不建议参加活动;确需参加的,需提供规定时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另一方面,加强物资和特殊场所准备。活动场所应提前配备必要的防疫设备和用品,如消毒药械、非接触式温度计、口罩、手套等,并在活动前对所有场所和设施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同时,根据活动规模设置临时观察室,用于出现疑似病例或发热等症状人员的应急处置需要。

在聚集性活动期间,举办方应落实相关措施:

  • 一是加强健康监测,实行“健康码+测体温”准入机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予以实名登记;

一是加强健康监测,实行“健康码+测体温”准入机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予以实名登记;

  • 二是加强个体防护,建议参加人员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认真落实佩戴口罩规定;

二是加强个体防护,建议参加人员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认真落实佩戴口罩规定;

  • 三是通风换气,活动期间尽可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规范使用空调系统;

三是通风换气,活动期间尽可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规范使用空调系统;

  • 四是清洁消毒,重点对门把手、桌面、椅靠背、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增加消毒频次,加强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容器及周边地面保洁和消毒;

四是清洁消毒,重点对门把手、桌面、椅靠背、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增加消毒频次,加强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容器及周边地面保洁和消毒;

  • 五是就餐管理,可采取错峰就餐、增设物理隔离、分餐等方式控制人员聚集,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五是就餐管理,可采取错峰就餐、增设物理隔离、分餐等方式控制人员聚集,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 六是宣传引导,应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引导大家遵守卫生规范,活动期间不扎堆,出现相关症状应主动报告。

六是宣传引导,应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引导大家遵守卫生规范,活动期间不扎堆,出现相关症状应主动报告。

疫情防控无小事,尤其进入冬季以来,不少地方都出现散发病例,进一步给防范聚集性疫情敲响了警钟。大型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容易引发疫情“燃点”,所以必须完善一整套常态化管理机制,抓紧抓细各个关键环节,切实防患于未然,也防“疫”于未“燃”。

张雪林就浙江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管理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浙江提出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有哪些措施?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部署,浙江围绕“人、物、环境”三个层面,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或省外流入浙江储存、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强化“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打造进口冷链食品精密智控体系2.0版本。

一是物的层面,实行双轨管物。一个轨道是浙江口岸进口冷链食品,通过报关、入关、入仓、首站、生产经营至消费6个环节,一环不落、环环相扣,明确每一个环节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和要求措施,确保从浙江口岸进入第一站至消费为止全过程闭环管理。第二轨道是外省流入冷链食品,目前浙江70%的进口冷链食品由外省流入,流入量大、风险高,按照报备、入仓、首站、生产经营至消费5个环节强化管控,确保外省流入冷链食品每个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

进口商在报关时,应将所有报关信息完整准确同步至“浙冷链”系统;入关后,凡是未在口岸消毒的,全部进入集中监管仓;外省流入浙江的产品,经营者须通过“浙冷链”系统报备;冷链食品进入集中监管仓后,逐批进行核酸检测,然后掏箱对每一件货物的六面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以下简称“三证”)齐全并赋码扫码后方可出仓。后续的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货物所附的“三证”,对于“三证”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做到不采购、不适用、不销售。

二是人的层面,在明确防护重点对象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要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浙江省入境物品及相关工作人员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指引》等规定,严格执行防护措施要求,严格落实重点接触人员的安全防护责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新进工作人员在上岗前7天内进行核酸检测,直接暴露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间接暴露人员每28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做好工作人员家属的健康监测,做到应检尽检,并建立检测结果登记制度。

三是环境的层面,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储运工具、经营区域等环境的全面消毒力度,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相关职能部门将定期对涉及进口冷链食品查验、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重点场所环境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没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省市场监管局在前期问题产品的排查处置过程,发现少数商家未按要求赋码扫码,下一步将加大查处力度,也欢迎消费者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冷链食品溯源码”查询“三证”信息,发现不相符的,请向监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是12345。

浙江提出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集中监管模式,请问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烹煮进口冷链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为更好地实现精准防控、检测前移、源头阻断、风险可控,浙江根据实际,学习借鉴省外经验,积极探索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模式。

从设仓布局看,浙江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集中监管仓。12月25日前,浙江的集中监管仓将建成投入使用。各地集中监管仓投入运行时间和位置,以各市疫情防控办公告为准。

从具体运转流程看,进口商或货主需至少提前2天在“浙冷链”上预约申报入仓。经“浙冷链”系统统一调度后,按照预约确认时间,提前安排进口冷链食品提柜离港、货柜运输等工作。入货仓卸货并完成采样检测后,消毒人员将对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及集装箱内壁等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完成上述步骤,获取“三证一码”后,方可出仓。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冷链食品溯源码将随进口冷链食品一同流转。

各设区市政府将组建“1+1+1”三支专业队伍负责公共集中监管仓管理,即由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海关、交通运输、公安、商务、乡镇(街道)等部门组成的行政队伍,由有资质的消毒公司专业人员组成的消毒队伍和由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采样检测队伍。

就消费者个人防护而言,广大消费者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有条件的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双手应避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并及时用洗手液清洗;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要自觉做好消毒处理。慎食生冷海产品,食用进口冷链食品需充分煮熟烧透后再食用;同时要做好餐具和台面的清洁,食品加工处理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灶具、餐具等用具,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宜混用、混放,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并保持相关环境清洁通风。要注意自我防范,确保食品安全。请广大消费者不信谣、不传谣。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

宁波市民购买冷链食品别忘了扫溯源码

浙江发布

蒋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