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嘉兴

一个叫“江南”的村的治水承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整治前的江南村南子浜

  江南村南子浜今貌

  整治前照片由江南村提供

  ●秀那河

  南子浜位于南湖区大桥镇江南村,河浜长629米,静静流淌于更宽更长的洋桥港西侧,并与之连成了一个竖起来的“工”字。

  几十载冬去春又来,南子浜见证了两岸农户的生活变迁,却又因此而遭受到毁灭性的“灾难”:进进出出的船只消失了,淘米洗菜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热闹”——各种各样的垃圾不断“飞入”,河道几乎被填成了垃圾场。

  好在,南子浜仍然是幸运的,它终究没有被遗忘。河道清淤、木桩护岸、长效保洁……经过一系列“整形手术”,这条河浜终于重焕生机,又见鱼儿水中游。

  读者王聪给南湖晚报微信发来信息:

  我们村盛产葡萄,今年葡萄丰收的时节,大学同学带着放暑假的儿子来采摘游,走过南子浜上面那座窄窄的石板桥时,小家伙欢快地喊着看到了河里的小鱼。

  嘿,其实当时我是有点窃喜的,如果他们是去年过来游玩,恐怕南子浜只会让他们的好心情“打折”。要知道那时的南子浜,根本没有一条河浜应有的景象,反而更像是大地上的一道疤痕,堆着很多垃圾,长着很多荒草,岸边还有歪歪斜斜的枯枝。

  今年年初以来,经过村里的整治,被大家“嫌弃”了这么多年的南子浜,终于甩掉了“死水浜”、“垃圾浜”的臭名,这说明沿河农户真的履行了治水承诺。

  这条我小时候游过泳的河浜,我希望它变得越来越美。

  ●水之变

  与湍急的大江大河相比,平静的小河小浜更有人情味,它们仿佛富有一番神奇的力量,吸引着农家人临水而居。像南子浜这样的河浜,江南村共有26条,这些河浜都名不见经传,但都拥有自己的“粉丝”,比如南子浜的沿岸,就生活着40多户农户。

  江南村村民谈关福今年58岁,自打出生就住在南子浜畔。对于家门口的这条河浜,谈关福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情,他曾经享受过它的清澈、参与过它的繁忙;而在最近这20年的年轮流转中,他却目睹了它的衰败、厌恶于它的黑臭。

  “这些年来,大家的生活越变越好,没想到河浜却越来越脏!”作为一名地道的江南水乡农民,谈关福期待着南子浜的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

  很久以前的河:

  农家“生活必需品”

  谈关福家的房子紧挨着南子浜,他总记得年少时的情景,农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门口的河浜。每天清晨,村庄伴着袅袅炊烟苏醒,清澈甘洌的河水取之不尽,吃水泡茶、淘米洗菜、浣衣洗被……

  南子浜一南一北的尽头,大家习惯称之为浜底头。南侧浜底头的岸上盖有当年生产大队的粮仓,谈关福家的房子距离粮仓大概百来米,可以说是船只进出的必经之地,“买进来的种子、收割来的稻谷,都是用船运进运出,当年这条河浜也是蛮热闹的!”那个年代,在当地人眼里,南子浜就像是“生活必需品”,早已习惯于它的滋养和陪伴。

  夏日的傍晚,酷热逐渐褪去,下河畅游一番后,用脸盆舀上两盆河水,均匀地洒在自家门前。“吃了水”的场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八仙桌从屋里抬到了室外,一家人围坐着吃起了晚饭,谈论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

  寒冬腊月里,家里得了几条鱼却又不急于吃,便装进简易鱼笼养在河浜里。哪天家里来客人了,便拎起系在河埠头边的鱼笼,取出一条鱼拿回家烧了招待。

  南子浜其实还给农家人带来了很多“吃食”,不仅仅有商贩摇船进村售卖的种种,还有河浜“自产”的免费鱼虾、河蚌、蚬子、螺蛳……

  满目垃圾的河:

  村民避之唯恐不及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公路日渐取代了水路、自来水日渐取代了河水。

  和许多地方的河浜一样,南子浜之于农家人已然不再那么重要,就连以往大家抢着要的河泥,也因为化肥的到来而日渐被“冷落”。久而久之,捻河泥的船也不来了。

  谈关福一直居住在南子浜畔,几乎从未离开过那里,他亲眼目睹了这条河浜是怎么一步一步“沦陷”的。与其他被工业废水、养殖废水污染的河道不同,南子浜的污染源主要是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浜底头一所学校多年直排的污水。

  年复一年,河泥越积越厚,河水越来越少,南子浜渐渐露出了河床,三三两两的旧船搁浅着。昔日的河浜消失了,因为长满了荒草,乍一看好似一片带状的荒地,间或有个又黑又臭的大水潭;因为自家养的几只鸭子没办法下河了,80多岁的包老太急得跑到村委会求助。

  由于环保意识迟迟未觉醒,村民一边扔着垃圾,一边抱怨南子浜“没人管”,一边又嫌弃着这条“垃圾河”。尤其是每年夏天,臭气熏天,蚊子特别多,在自家门前稍微站一会儿就会被“围攻”……

  面对满目垃圾的南子浜,村民避之唯恐不及,有的觉得“眼不见为净”,干脆在岸旁筑起了围墙;有的为了躲避蚊子,晚饭过后便不愿出门;有的受不了这气味,索性住到了城里的子女家。

  谈关福倒是没有“撤离”,但他心里也十分不快:“我们家想争创美丽庭院,可边上这条河浜这么脏这么臭,院子打理得再漂亮也没用啊!”

  重焕生机的河:

  再次流淌进心里

  要让昔日的“母亲河”重焕生机,必须痛下决心进行综合整治。当“五水共治”的号角吹到江南村时,该村针对小河小浜众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浜长制”创新工作模式——由各生产组长担任该组河浜的“浜长”,在管理好各条河浜的同时,对沿河农户做好宣传工作,并由老干部、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或中心户担任“监督员”。

  “那所学校几年前就搬走了,河浜综合治理是今年3月开始的,几名保洁员第一天过来就被吓到了,这里的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人踩在上面竟然不会下沉。”作为村里的热心肠、“浜长”的领头人,今年66岁的张苗德每两天会把全村11公里的河道看一遍,他说南子浜是8条重点治理的河浜之一,光是清淤就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那几天我天天都过来看,真是臭得不得了。”

  河道清淤、木桩护岸、长效保洁……江南村给“重病缠身”的南子浜开出了“药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改变了它狰狞的模样,并让它重新找回了昔日的“自信”。

  时隔多年又见南子浜好风光,沿河农户自然十分欣喜,大家都说一定要“管牢自己”,再也不能让家门口的河浜沦为“垃圾浜”了。

  “农户们纷纷签了河道保洁承诺书,承诺从我做起保持河道清洁,相信这条河浜会越来越好的!”望着南子浜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张苗德感慨于眼前的景物那么真实、那么赏心悦目。

  ●记感悟

  “如果一开始不乱扔垃圾,也不会被熏了这么多年”、“河浜确实大变样,早就应该这样了”……三言两语,道出的却是江南村沿河农户的真切感受,为了身边的美丽家园,他们正努力履行着许下的承诺,保护着家门口日渐清澈的河浜。

  不仅是江南村,放眼嘉兴市,像南子浜这样的小河小浜有太多太多。“五水共治”不只是“河长”、“段长”、“浜长”的事,而是需要“全民总动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一条河的改变离不开沿河农户的积极参与。

  签一份河道保洁承诺书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沿河农户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将这份承诺真正“守护”下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