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杭州

【专家在身边】放了支架,他仍被胸闷折磨5年!“元凶”竟是“不起眼”的微血管!这些人一定要注意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

这些年,支架的出现,让许多冠心病患者有了希望,但是,生活中有些市民也会听到:有的患者在术后却依然出现胸闷的现象。那么,是不是“支架”装和不装都一样?

今天就请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专家黄进宇教授为我们一探究竟。

支架术后的5年,

他备受不明原因的胸闷折磨!

2015年,陈先生(化名)因突发胸闷胸痛在当地做了支架手术。术后他一直严格遵照医生嘱咐,坚持规律药物治疗,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以为只是偶然出现的一次胸闷竟会成为他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长期困扰。5年来,陈先生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因为胸闷症状辗转于各级医院。这期间,光冠脉造影就做了3次,还有许许多多次的检查化验。虽然每次检查报告都显示血管狭窄程度没有显著加重,可他的胸闷症状就仿佛“赖”上了他,反复地出现。

1周前,陈先生再次因胸闷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医生建议他住院时,他拒绝了。几年的奔波无效,已令他基本放弃有效治疗的希望。经医生、家人、朋友的反复劝慰,陈先生最终决定“最后试一试”。这一次,他找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专家黄进宇教授。黄教授初诊后将陈先生收住病房,并在第二天安排他做了冠脉造影,并进行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评估。结果证实造成陈先生胸闷的“元凶”,是冠脉微血管微循环功能障碍(CMD)。

黄进宇教授对陈先生进行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出院随访半年来,陈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胸闷几乎没再出现,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常的模样。

冠状动脉是什么?

冠脉微循环又是什么?

它们和心脏有什么关系?

“心脏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戴了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黄进宇教授解释道,临床上将直径500μm以上的冠状动脉称之为大、中冠脉血管。可以通过冠脉造影明确病变,但它们其实只占到冠脉血管床的5%。将直径小于200μm的血管称之为冠脉微血管。这些血管无法通过冠脉造影直接看到,却占冠脉循环中血管总量的95%。

为什么冠脉微循环如此重要?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心肌、血液需要得到足够的养分、营养需要在冠脉微循环完成,相当于日常生活中快递的“最后一公里”概念。因此只要存在微循环障碍,心肌就处于缺血状态。也就是说,心脏跳得好不好,它有着不小的作用。

只有6.3%的冠脉微血管病变案例

获得了正确的治疗!

黄进宇教授介绍,临床实践中发现,心脏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狭窄,甚至一些冠心病支架术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反复胸闷胸痛等缺血性心绞痛症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有研究证据表明,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51% 的男性和 54% 的女性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这与多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当这些患者反复复查冠脉造影或者冠脉CTA检查未见异常,难道真的没有更好的诊治方法了吗?黄进宇教授指出,在我国,只有6.3%的冠脉微血管病变案例获得了正确的治疗。临床医生需重视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估及诊治,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危险因素管理以及规范化改善微循环药物的综合治疗。

目前,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方式包括PET检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CT扫描和心脏磁共振等非侵入性方式,及冠状动脉造影、多普勒血流图、冠脉血流储备(CFR)和微血管阻力指数等侵入性检测。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但缺乏直接可视化的冠状微循环评估方法。令黄教授欣慰的是,他主张的冠脉微循环障碍功能的评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重视。此外,他所带领的团队通过不断创新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开展了无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精准评估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成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诊断的“拓荒者”。该系统有望对冠脉微血管病变做出快速精准的诊断,为患者的明确诊断及治疗带来福音。

50岁以上的人群,

有高血压等慢病的患者,

应在体检时做针对性检查!

对市民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种,其中可控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不可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如果提前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再增加适量的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是能够大幅降低的”。 黄进宇教授说,疾病的发作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特别是 50岁以上人群,有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加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查。建议体检时增加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运动平板以及冠脉CTA。通过心脏B超可以看一下心脏的大小,室壁有无增厚和活动度,瓣膜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颈动脉B超可以监控血管壁斑块的形成。心脏CT的主要作用是判断心脏血管是否有堵塞、狭窄,有助于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市面上有些保健品,声称能‘清理血管垃圾、预防血栓形成’,市民千万不要盲目相信。”黄进宇教授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建议从日常生活开始改变,平时吃得清淡一点,少油少盐,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尽量不吃夜宵。每周最好能保证3~4次运动锻炼,推荐慢跑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

专家简介

黄进宇,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兼动脉粥样硬化学组负责人、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委、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院资深委员,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课题,在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擅长冠心病介入和起搏器植入治疗。

供稿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