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嘉兴

郁达夫侄子郁兴治 选择嘉兴度晚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他叫郁兴治,是郁达夫的侄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在湘家荡颐养中心见到了这位“潮老头”。他思路清晰,很难看出他已经84岁了。

  海上航行几十年

  郁兴治的父亲是郁达夫的大哥,1939年遭特务暗杀,1952年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父亲被暗杀那年,我才9岁。”回想起这段经历,郁兴治只是一笑而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和他的家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郁兴治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吴淞商船学校,兼修过电讯专业。又懂航海又懂电讯的他,后来当上了船长。“船长的压力和责任很大很大,我们又是在全世界航行,有几次整条船上就我一个中国人,出了事情都没人可以商量。”

  以船长的身份在海上航行几十年,郁兴治去过43个国家,通晓俄语、波兰语、英语,开过航空母舰级别的大船,“要说经历嘛,很多很多,不知从哪说起了。很多次遇到台风,船晃得人根本无法站立。在船上值夜班,整个晚上全船就我一个人醒着,孤独得要命,除了抽烟你说还能干吗。”

  晚年做个“潮老头”

  1982年,郁兴治退休了。颠簸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安稳地享受晚年生活了。郁兴治的女儿如今定居美国,他本来也可以随着女儿去美国定居,但是想到种种不便,他拒绝了。

  “北京和上海也有亲戚,可以住在他们那里,但是我觉得拘束,不愿意。”说到这里,老先生笑笑,“年纪大了,就想安稳一点。也想过回老家富阳,但是好多亲戚朋友在上海,自己每年还要去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看看父亲,来来去去总觉得不怎么方便。”

  今年5月,郁兴治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目前的住所,觉得这里环境不错,离上海也近,就决定在这里安家了。

  晚年的郁兴治,看起来和一般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他的住所很简单,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在颐养中心的花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喂喂鱼,成了他最大的享受。住所附近的一小片竹林成了他的最爱,他每天都要去林子里走几圈。

  郁兴治是一位“潮人”,和我们讲话的时候会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平时他通过网络了解国家大事,“我以前学过电讯专业的,上网这些对我都是‘毛毛雨’。”

  郁兴治还喜欢打桥牌,每周都会和颐养中心的其他几位老人一起玩桥牌。用他的话说,桥牌是“高级的玩法”。他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上面的手工雕刻洋溢着异国风情。“这盒子是波兰的手工纪念品。里面的两副桥牌则是泛美航空公司的纪念品。我去过那么多国家,就喜欢收集这些手工艺品,现在就这只盒子在我身边,其他纪念品都被女儿‘搜刮’走啦。”

  谈谈郁达夫印象

  谈起大名鼎鼎的郁达夫,郁兴治说:“他是一个文人,但在我们家里,就是一个捣蛋鬼。”

  郁兴治回忆,有一次郁达夫拿到了稿费,为了庆祝一下,来了一次“不一般的享受”。他跑去买了一听香烟,里面有50支。回家后他躲进房间燃了个火盆,把所有的香烟全扔进火盆里。房间里立马烟雾腾腾,郁达夫就躺在椅子上“吞云吐雾”,惬意不已。这下子可苦了家里其他人,整个房子都被二手烟笼罩了,家人被呛得泪流不止。因为这件事,郁达夫被家里人臭骂了一顿。

  这样的“大男孩”,在家里人缘特别好。郁兴治虽然与郁达夫接触时间不多,但叔叔给他的印象一直是令人尊敬的文人和亲切、顽皮的“大男孩”,相处起来很愉快。

  郁达夫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影响了郁兴治,现在的郁兴治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几十年来由于流亡、留学、工作、战争等原因,我们家族中部分成员去了世界各地,有人戏称我们家族是‘联合国’。他们工作、学习有成,可都没有忘掉自己的中国血统。多年来,海外的第三代、第四代,每次回乡祭祖,都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悼念先烈。”郁兴治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