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温州

老人心愿:死后愿骨灰撒海 生前请允我们建个亭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有一个心愿,但努力了大半年,未有成效,你们可以帮忙吗?”日前,61岁的五马街道居民周志华向记者说起了自己与戴凯等一众好友的一个共同的愿望:弃公墓,选海葬,省下的钱,在市区众筹捐个亭子,留给后代祭奠。

  矛盾

  想海葬又想留名于后世

  1953年出生的周志华,虽过花甲不久,却已满头白发,面庞消瘦。他告诉记者,五年前的一场大病,让他对生死的看法彻底发生了变化。

  2008年,周志华被诊断为胃癌。做完手术后,他的胃部被切了四分之三,气色大不如前,体质也变差了。亲友善意提醒:你该给自己找个“老屋”(温州土话,指墓地)了,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尽管不愿面对这个提前降临的需求,但周志华还是开始了挑选墓地之路。“原来公墓都那么丑,而且冷冰冰的。”在周志华看来,人这一辈子,生存空间有限。死后,他希望回归更广袤辽阔的地方。海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我每天都到处旅行,死后也希望游走四方。”周志华说。

  在为自由欢呼之余,周志华仍有一个顾虑:来世上走一遭,总要留个名字吧?为自己,也为子女。不然,清明扫墓时,下辈(子孙)连个祭奠的地方,存个念想的地方都没有了。

  于是,他突发奇想,要把买墓地的钱省下来,在市区众筹捐个亭子,给过路人躲雨纳凉,美化周边环境。与此同时,亭旁立块功德碑,供后人追思。

  困境

  发动人难,找块地更难

  周志华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家人、朋友,很多人都为他环保、开放、超前的殡葬理念点赞。但点赞是一回事,加入实践却又是另一回事。游说了许久,加入他的,至今仅十来个人。

  “我也是被动加入的,我不抵触海葬,但还不如老周那么坚定。”多年好友戴凯说。

  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周志华便开始跑部门,选址筹备建亭。今年3月,周志华等5位老人自发向鹿城区民政局递交了绿色生态葬法的联合倡议书,申请海葬,并提出众筹建亭留名的设想,想法立即得到了民政部门的支持。然而,凉亭属于公共设施,增设需通过规划部门审批。而周志华的申请理由前所未有,此事因此搁置。

  这让周志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其实也只是想捐钱做点好事,为啥就这么难?”

  生病前,周志华在仰义办厂;生病后,厂房交给女儿女婿打理。一次回厂办事,他遇上仰义街道陈村的村支书,便与之聊起想捐钱建亭的事。“这是好事情啊,村口刚好有块地。”村支书一口答应。

  周志华讲得正兴奋,一旁的戴凯插话道:“但他昨天反悔了。”原来,周志华并没有说明建亭立碑的初衷。当戴凯说明缘由,村支书害怕村民反对,便连忙摆起了手。

  现状

  用地紧张,海葬需求逐年增多

  现实的困难并没有阻挡两人努力的脚步。今年清明前夕,周志华带着倡议书,在中山公园参与绿色殡葬宣传活动,立刻就有两个人报名。

  周志华与戴凯看好绿色殡葬的远景。“我们选择海葬,替政府省地;我们想要建亭,替政府省钱。”

  带着周志华和戴凯的心愿,记者来到了鹿城区民政局殡葬执法大队。该大队队长王建平对此事表示无奈。在他的工作通讯录醒目位置记着周志华的联系方式和诉求。他表示,打从一开始,民政部门就支持周志华的想法,但场地问题,牵涉多个部门,因此没能落实。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自2012年3月温州首次联合海葬仪式以来,每年清明时节,温州都要举行一次联合海葬,今年已是第三年,参与人数逐年增多。

  鹿城区是海葬申请者最集中的区域。据该区民政局统计,区年死亡人口4200人。王建平介绍,根据相关规定,一亩地要建150对墓穴。这4200人若不是夫妻,需4200对墓,年消耗土地面积28亩。且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鹿城区范围内,公墓少,年供应量不过一两百个。

  近几年,海葬、树葬等绿色殡葬方式逐渐为市民所接受。目前,鹿城区年执行海葬2-3例。年登记申请海葬的约20例。树葬累计实现3例。

  愿景

  盖“红日亭”建海葬公园

  周志华和戴凯算了一笔账,若聚集100个老人,每人提前“预支”身后海葬获得的4000元补贴,加在一起便是40万,建个凉亭绰绰有余。“这样一来,环保,还节省了困难老人的棺材本。”而据记者调查,目前一个普通的公墓,大约需要2万元,且价格按每年10%递增。

  对自己的设想,两人在自己脑海里,画下了各自的蓝图。

  周志华认为,旧时子女为表现孝道,多花钱修坟。“那是安置故人的地方,修那么好对生者没什么实际效益,这其实是一种浪费。”如果成功找到地方建亭,他期待子女以给亭子捐功德钱的方式尽孝。“筹集的钱,用来像红日亭一样,施粥供茶。”

  戴凯认为,待加入的老人增多,就不仅仅是建一个“百人百岁亭”,而是可以结合树葬、花葬、草坪葬,建一个海葬公园。“让后人边逛花园边扫墓。”除了建亭,有志于此的老人还可以捐钱造桥修路,多形式参与社会公益。

  然而,这都是成功“招兵买马”后的事。“当务之急是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成立绿色殡葬志愿者协会,以公益组织的名义,加快推动这一心愿的实现。”周志华说。那么,问题又来了,民政部门规定,筹建公益组织,需要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人,如何有效召集?看来老周的心愿要实现,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

  微征集

  1.如果你所在的小区及其周边道路、街道、企事业单位、公园等,恰好需要建一个凉亭,你愿意放手让周志华等人筹资兴建,欢迎拨打88817110联系本报。

  2.如果你认同周志华等人,愿意加入他们,选海葬、捐凉亭,请就近向所在街道负责殡葬管理的科室报名或直接前往鹿城区民政局殡葬执法大队报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