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温州

专家学者为你讲述身边的宪法:摸不着却无时不需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律师现场宣誓。 刘伟 摄龙湾法院举行公众开放日。叶晓东 摄

   昨天是首个“国家宪法日”。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法治的“元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触摸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就像氧气一样,它的触角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保护着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也都是根据宪法精神制定的。

  宪法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它赋予我们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当它赋予我们的权利遭到侵害时,如何拿起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记者专访法律界学者、专业人士,为读者解答上述问题。采访中,他们一致表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宪法就在你我身边。

  关于宪法

  宪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青风

  作为执教宪法学的老师,在周青风看来,宪法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与直接调整人们行为的普通法不同,宪法是用来规范法律的一部法,是法律的法。通常情况下,宪法是用来限制公权力的,普通的人民群众不可能违反宪法,所以,它又是最具人间关怀,面对强权时可以保护弱小者的利益的一部法。从一个事件,可以看出宪法的实际效力。

  这就是孙志刚事件。2003年3月,才到广州工作没多久的毕业生孙志刚,由于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被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因当时的收容遣送制度不完善,孙志刚在收容遣送中死亡。法医鉴定,孙志刚是被殴打致死。法学界认为,收容遣送办法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应予以撤销。同年6月22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新办法排除了强制限制人身自由的权能,保护了人民的自由权。

  周青风觉得,国家宪法日的确定,可以看到我国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宪法至上”的认同,增加了法治的信心,是“法制”向“法治”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关于权利

  珍视宪法给我们的权利

  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看上去比其他法律更为“高大上”,很多人可能觉得它不够接地气,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除确立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机制等内容外,它还详细规定我国公民拥有的诸多基本权利和义务,比如选举权、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劳动权、休息权和教育权等等。

  在平时的司法工作中,我觉得以下几项权利特别容易被人忽视:

  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以前有些用人单位就出现扣押员工身份证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就是限制员工的人身自由权,后来公安部门就明令禁止了这一行为。再举个例子,前些日子,民间借贷风波中一些债权人竟失去理智地采用非法拘禁等暴力讨债手段。这里债权人就忽略了作为债务人同样享有人身权,一些极端的手法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还可能会触碰法律的高压线。

  言论自由权,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项问题,公民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如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不断兴起,很多人选择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这是言论自由的一种新表现。但在一定要把握“度”,言论自由的同时不能侵害国家的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维权

  宪法时时保护着我们

  温州中院行政庭副庭长:许旭东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均要根据宪法的内容来进行制定和修改。”许旭东认为,宪法的权利是通过其他部门法律(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来维护的,因为根据宪法制定的部门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更加细致。”

  例如,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权,但劳动权包含“获得参与社会劳动”和“领取相应的报酬”等内容,如果相应的权利遭受侵犯,该如何维权?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明该如何维权。但依据宪法制定的《劳动法》却有更加详细的规定,宪法的权利在《劳动法》中得到了维护。

  例如,宪法规定公民财产不受侵犯,但公民财产是否为合法取得?公民财产是否被依法剥夺?如果这个财产是偷盗取得、非法取得,作为公安机关,当然可以依法没收;如果这个财产是违章建筑,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当然可以依法拆除。这些内容宪法都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定,但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部门法律会给予我们更加周到的保护。

  “全国首个宪法日的确定,也是在时时提醒我们宪法的重要性。身为公民的我们更应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积极地参与到我国的法治建设中来。”许旭东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