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温州

温州生态园:落日放舟循桔浦 轻霞入径是桃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温州生态园位于温州未来大都市的核心,由大罗山和三垟湿地组成,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沿海最大的城市“绿心”。

  “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径是桃源”明朝的张璁曾这样来赞美三垟湿地。

  她是大自然给温州人的馈赠,“垟漂海面,云游水中”,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三垟湿地,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这一块闹市边上的绿洲,由138条河道与161个岛屿组成,素有“浙南威尼斯”的美誉。

  水是三垟湿地的灵魂和根本,温州生态园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金叶斌介绍说,立足生态园水源丰沛的生态资源,生态园已出台了《温州生态园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实施方案》,提出以“建设美丽三垟湿地,打造山水智城客厅”为主目标,以治水为突破口,全面制定治水工作实施规划。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为守护城市“绿心”的自然资源,生态园区的治水更加追求生态治理,采用了生态驳坎、生态拦截、“细菌兵团”等多种科学手段进行水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美丽水乡的示范区。□晚报记者黄剑慧

  生态拦截堵外污生态修复清内淤

  三垟湿地是典型的平原水乡,湿地内河网密织。泛舟水面,绕岛而行,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由于农用开发过度、产业模式低小散、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各种生活污染侵袭,三垟湿地河网水体收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南仙堤六号桥河位于湿地河网的中心,由四条支流组成,中心水域面积约40000平方米,多条污染河道交汇于此。之前,六号桥河水体浑浊,呈黄绿色,还有异味。2013年,针对该河水体的取样检测显示,该河水域水质已属于劣V类,严重影响三垟湿地内河的生态环境,过高的氨氮含量严重影响水体中鱼虾等生物的生长。生态园对该河采用了“生态拦截-微生物治理-生态修复”的生态建设工程,经过近6个月的治理修复,如今,这条河水质清澈,各项指标达标,河面上还种植着许多生态浮岛水生植物,风景动人,成了生态园河道修复外截内治的典型。

  据生态园管委会副主任林彬介绍,三垟湿地河网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她属于温瑞塘河水系的一部分,且共有25个口与外围链接,因此除受其内部污染源影响外,还受周边外围区域的严重影响。生态园于2009年就尝试启动了外源拦污工程,即在三垟湿地河网与外围水域的联通段,采用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生态浮岛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污染源拦截系统等技术开展生态拦污工程,从而降解上游污水中污染物,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水质与水体生态相对稳定的区域,便于采用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多方试验比较,生态园管委会终于找到了善吃污物的特殊“细菌兵团”驻守把关三垟湿地与外围河道连接河口,这些“细菌兵团”还不仅是单兵种,有负责除臭的、有分解氨氮、总磷的,是一支善于作战的“水陆集团军”。据介绍,所有培养出来的细菌母体均来自湿地河道的“土著”细菌,投放后,能和水体的微生物、水生植物形成很好的共生环境。若外污能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投放的细菌量可逐月递减,并帮助水体形成自净能力,可有效稳定水质。

  对内治理,也采用了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为了加大水中清淤疏浚的力度,部分黑臭河用上了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底泥锁定技术,并辅以具有稳定水质作用的“稳定菌”。

  生态驳坎成新景

  河岸披上花衣裳

  眼下,你若泛舟三垟湿地,不仅能欣赏水波涟涟的河面,原本常年裸露的岛屿河岸,如今也统一披上了“花衣裳”,可别以为这只是一处河岸景观,这些“花衣裳”的作用可不小,这是三垟湿地生态驳坎修复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在修复驳坎的基础上,通过鲜花种植的景观美化,预防泥土塌方导致河网淤泥增多,并提高河岸线的美观度。温州生态园管委会治水办常务副主任翁晓军介绍,今年,三垟湿地已完成生态驳坎18公里,累计完成40多公里。

  三垟湿地所采用的生态驳坎修复,是用水上机械,将一根根4米长、尾径不小于12cm的松木圆桩打入河岸泥土,每米驳岸不少于6根、桩距不得大于6公分。驳岸线则只能依据河岸地形,不得占用河道。护岸内部由人工清理后挖取河道中淤泥回填松木桩内侧,上部覆盖20cm的厚种植基土,在这些基土中培育的景观植被,犹如一件花衣裳,披在河岸边。每当鲜花盛开之时,湿地岛屿河岸不再只是单一的绿色,色彩缤纷的花草,将扮靓河岸线。生态园管委会还特地委托专业的花木公司,对这些花花草草进行悉心照料和长期维护,保护花木生长繁殖。

  “采用生态驳坎的修复方式,不仅可以保护河岸线,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保护三垟湿地内生物的多样性,为河岸提供更为丰富的景观”说起生态驳坎修复的意义,翁晓军如数家珍。他还介绍,生态园内将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实施“污水垃圾治理工程、产业优化提升工程、农业面源防治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两岸生态建设工程、水乡文化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打造温州市治水工作启动区块和示范区域。

  高教园区纳入治水体系

  校内校外共创美丽水乡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园也相应地推出系列治水“组合拳”,以“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绿化美化、产业转型、文化提升”为手段,深入推进辖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两岸污染源监管,系统推进水环境整治。

  2014年,温州生态园完成河道三垟湿地综合整治共18公里,湿地余下的15段河道外围入口的生态拦污已全部完成,完成辖区排水网管清淤14.7公里,供水管网建设2.16公里,雨水管网建设2.16公里,都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同时,生态园还与高教园区联动,校内校外共同治水。

  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是温州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交错在园区内的几条河道为校园增添了不少景色。但由于校园内部管网密布且年代略久,不少网管都存在错结、渗漏等问题,校园生活污水集中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为对河道进行更加全面地治理,今年,生态园多次召开高教园区“五水共治”会议,将高校治水也纳入生态园统一系统同步推进实施。明确高校辖区河道河长由高校相关负责人担任,做好高教园区各高校治水与生态园的系统对接。全面推进三垟、茶山街道和大学城范围内的截污纳管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分段分期推进辖区污水收集处理建设,确保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100%。

  聚焦生态水文化

  传递治水新强音

  “‘五水共治’仅仅在水里做功夫还不够,优美的水环境还能推动水文化的发展。”生态园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金叶斌介绍:“推进生态园水文化建设是明年生态园工作的重点。”2014年,生态园在开展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成绩:目前,小水潭生态观鸟基地已完工;然春百草文化工程完成投资2083万元;耿介橘浦文化工程完成投资3262万元;育英公园文化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41万元, 3个滨水公园也已建成。

  为此,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生态文化研究会,今后将重点对三垟湿地的水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其中涵盖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物态水文化通过几个水文化工程得以彰显;行为水文化引领、倡导人人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精神水文化传递上善若水、与人为善的精神理念;地域水文化从三垟湿地文化延伸拓展至温州水文化,从而展示温州水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时代水文化则传递治水时代新强音。

  明年,以“五水共治”为载体,生态园仍将坚持用科学、生态的治理手段,全面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园规划发展,提升生态园水文化建设,守护温州城市的“绿心”,扮靓山水智城的“城市客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