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宁波

种种奇事被写入族谱 奉化千年古村奇树之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童养媳坟上长出小树

59岁的汪家村人汪京方,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这些年他试图揭开古树之谜,但至今未果。据他回忆,小时候,他好几次想爬上树枝,但总会被长者及时制止。

时值族谱修订,汪家村德高望重的族人聚在一起商量决定,将这棵古树连同它的神奇,写入族谱。

关于古树来历也充满神奇。据族谱记载,怪树无人栽种,属自然生长,至今已200多年。

汪京方小时听母亲讲过一个故事:相传汪家村有户汪姓农家,抱了个童养媳,取名汪来娣。汪来娣虽然勤快懂事,但经常吃不饱饭。一年春节,婆婆让她煮汤圆。趁婆婆走出厨房之机,她捞了一个汤圆吃进嘴里。谁知婆婆很快回到厨房,来娣惊慌不已,囫囵吞食,卡在喉管,一口气没上来撒手而去。

正值过年喜庆,家人称其暴病而亡,草席裹尸,埋于牛尾巴山脚下一块荒地。

几年后,坟上长出一棵小树。家人见树苗长势良好,也就让其自由生长,成了今天村人谈论的这棵奇怪的古树。

关于古树来历,汪京方问过不少村中老人,版本和母亲说的基本一致。

等待破解的谜团

除了抽芽巧合之谜,这棵树还有些离奇的传说。正是因为这些传说,这棵树虽历经多次“劫难”却仍得以保全。

因年代久远,古树近树根部有个偌大的树洞,或是树虫蛀蚀所致。关于树洞,家谱中有记载,30多年前,树洞里还长出一棵柿子树。

这棵树还真是幸运。在大跃进年代,村子周边古树都被砍光,唯独它没人敢动。上世纪70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烧柴火,房前屋后,山上山下,能烧的都变成了炊烟,唯独那棵树,即使是树身上的枯枝,也没人敢上树折取。

汪家村人也请过林业部门的专家学者,可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也不得而知。

今年7月初,60多岁的民间药人邬坤乾到汪家村拍摄千年古村,村民向他讲起了这棵奇怪的古树。

邬坤乾跟着村民前往现场仔细查看。凭着多年的植物学研究经验,他初步概括出古树的特征:落叶乔本,叶互生,小花,核果,近球形,橘红色。 

当时,邬坤乾还说不出具体的树名———他是第一次见到。当天,他把古树的各种特征用相机拍下,传到“中国药用植物群”求助专家解答。

最终,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目前较为稀有的一个树种———厚壳树———古树的品种名称之谜解开了。

据邬坤乾介绍,该树为紫草科落叶乔木、厚壳属厚壳树。高可达15米,叶互生,花期4月,果熟7月,适应性强,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可作药用,也可作观赏植物。

至于这棵厚壳树的诸多神奇,汪京方认为,汪家村位于山岙采风口,树长在斜坡上,可能对气候和水分的变化比较敏感,从而影响到抽芽时间的早晚。但这个说法也只是推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景观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何月秋、宁波植物园树木分类专家徐绒娣鉴定后告诉记者,这棵古树确实是厚壳树,在浙江并不多见,如果有200多年的树龄,就非常珍贵了,应贴牌保护。厚壳树每年抽芽的时间可以预测年成的说法在其他省市媒体上也报道过,但何月秋认为,两者之间很难找出科学的联系,因为抽芽的好坏虽然和环境是否适合其生长有关系,但一般只能代表这个时间段,并不能代表整年,所以厚壳树的这些传说还是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