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温州

瑞安农户连作晚稻亩产破省吉尼斯纪录 高了86公斤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省专家田头过秤、量田,相当严格。市农业局供图

  钱顺旺的秧苗都是东西走向排列,“因为太阳东升西落,这样可以增加光照,而且这里东边靠海,风向都是自东向西,这样排列可以让风更容易穿过稻秆的缝隙,减少虫害。”这般用心才种出冠军田。

   昨天上午,一个来自省农业厅的电话让瑞安南滨街道东湖村的粮农钱顺旺喜上眉梢。6天前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的专家专程来到他种的三亩连作晚稻田,实地收割,过秤,并带了样品回去做折干率(稻谷湿度)测试,而现在结果出来了,其中一亩攻关田亩产779.3公斤,比浙江省历年来连作晚稻最高纪录高了86公斤。

  “这次不仅是破纪录,还超了这么多,确实很开心。”站在田头,钱顺旺满足地看着刚收割过的一茬茬稻秆,从今年7月21日移栽秧苗开始,历时127天,他种出了一亩“牛田”。“这是由省专家组审核的纪录,过程十分严格,不仅田块的位置、大小被拍照定位,收割、过秤也都在省专家组监督下进行。”瑞安市农业站副站长卢明和给记者解释。

  那么这块冠军田是如何“炼成”的呢?卢明和站在地里,指出其中不少“门道”:首先,攻关田的位置就不是随便选的,三亩攻关田连片,原本还种过几年瓜类、番薯等旱粮,田旁边还有一家养猪场,“这里土质的粘度就比较好,土壤能‘吃肥’,不会被水一灌就冲没了,加上有养猪场,冬天翻耕后方便施点有机肥,土地肥力自然就上去了。”想种出高产田,没有“地利”是不行的。

  “实际上专家那天来收割之后,我心里就一直在打鼓,我们这儿是第一站,接下来还要去绍兴嵊州、宁波鄞州,那里也在挑战亩产。”钱顺旺说,宁波就是钱顺旺攻关的稻种——甬优12号的老家,这让他心里犯憷,“人家可是多种了几年,比我们有经验。”但这个省专家认可的亩产冠军,钱顺旺确实想了很久,他种粮十四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这几年都能在瑞安市的粮食亩产竞赛中争得名次。

  事实上,钱顺旺今年在晚稻移栽初期并不顺利,今年7月份的雨水多,温度不高,刚移栽的水稻长苗就大受打击。“你看,这一株水稻的丛数其实并不达标,高产田一般要求一丛长出15株苗,而这亩田里一丛都只有十二三株苗。”钱顺旺指着收割完的稻秆说。当时有位瑞安市的粮油首席专家来查看,就对钱顺旺说:“老钱,我看今年挑战亩产有点悬啊。”但钱顺旺并没有放弃,“做了这么多准备,我不想留遗憾。”他说。他选择的稻种——甬优12号,给了他创造高产的可能。“甬优12号是稻种里的‘小贵族’,优点是穗粒多,是挑战高产的无二选择,缺点是需肥量比一般稻种多了近一倍,而且还非常怕病虫害。”一位市农业站的专家介绍。这意味着,苗数不够,依然可以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来冲击高产。

  为了发挥甬优12号的优势,钱顺旺是同村几个种粮大户中,防虫防病最积极的人,今年年中因为雨水偏多,温州市多个产粮县、市都有稻曲病(稻穗变黑),稻叶细菌病(稻叶变红),但钱顺旺早已在全村统防统治之前就做好了防治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琢磨出一些连专家都没提过的方式:秧苗都是东西走向排列。他说这是这几年与农技员、农业专家交流想到的,没想到许多当地的种粮大户都跑来看,回去也照着做。

  钱顺旺的坚持终于在昨天见分晓,稻谷6天前现场过秤982公斤,经过折干率计算,最终亩产定格在779.3公斤。卢明和说,钱顺旺的连作晚稻,一株苗的稻谷穗粒达到330粒,而且千粒稻谷重23克多,比普通连作晚稻千粒重多了1克,甬优12号稻种的优点如教科书般呈现在专家组面前。“其实我们同村的几个种粮大户都有互相看,暗暗较劲,现在终于证明我没吹牛了。”钱顺旺笑着说,“今年的早稻没种好,留了些遗憾,明年我还想冲击早晚稻的‘双料冠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